這位出身名門、本來仕途有望的江東高士之所以落個戴罪在家的下場,楊清在東吳時也略有了解,于是說道惠恕先生的情況不是很好,因其聲名太盛,孫權惡他贊頌我大漢的美政動搖人心,后來又牽連上了暨艷一案,因此被孫權斥還本郡,軟禁在官署之中。
東吳豈能這樣,那張惠恕德行、文采俱為上乘,實是難得的清茂名士,就因多說了些稱贊大漢的話就不見容于他孫權,天下哪有這般道理秦宓怒道。
楊清勸慰道先生勿要動氣,免得傷了身體。惠恕先生這個人性格太直,于清濁太明、善惡太分,其實不太適合官場。如今他在家鄉閉門讀書作文,說不定對他自己反而是件好事呢。
秦宓想了想,也覺有理,遂轉怒為喜哈哈,還是明之你會寬慰人啊。
說罷收斂起了笑容,正色道匡兒,汝等暫且出去,為父要與明之單獨說話。秦匡應下,領著侍女出了房門,只留下楊清二人在內。
楊清心知秦宓定有要事言說,坐直了身子問道先生,這是
秦宓握著楊清的手說道明之,我的身體我自己知道,怕是撐不了多久了,你我相交數年,今日欲以心腹之言告之。
先生,請說。楊清見他如此做派,哽咽地說道。
秦宓道昔日第一次在夏侯府見到明之,就知君并非凡人,果然數年之間你已名震大漢、位至顯要,吾沒有看錯人啊。
若無先生舉薦,焉有小子今日回憶起往事,楊清也不禁心生感慨。
秦宓笑道你文武全才,就算沒有我,也終有一飛沖天的時候啊。現下諸葛丞相又如此看重于你,他日必將成為我大漢的股肱之臣。
喘了口氣,又道我膝下數子皆不成器,唯有長子秦匡勉強成才,待我去后,還望明之多多看顧我兒,不求他顯爵,只愿他能支起我秦家一門的門楣。
先生放心,清自當盡力。再說伯正兄才學不凡,定不會墜了秦家的名聲的。楊清拱手應道。
好、好,有你這番話,我就能放心了。
托付好了后事,秦宓松了口氣,精神又好了許多,楊清陪著他說了會兒話后,就起身告辭而去。
他才出房門,就見秦匡正引著一二十多歲的青年文士從廊下過來。
參軍出來了秦匡打了個招呼。
楊清道我還有事,就先告辭了,過幾日再來看望子敕先生。看向那青年文士,問道伯正兄,這位是
好叫參軍得知,這位先生姓譙名周,字允南,現為益州勸學從事。允南是家父的學生,今日也是過來看望家父。
說完,又對譙周道允南,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丞相參軍、安漢將軍楊君侯。
周見過楊參軍。譙周趕緊躬身行禮。
楊清打量了這位原本歷史上力勸劉禪投降的大學者一眼,見他身材中等,面容白皙,雙眼有神,氣質卓然,倒是令人心生好感,全然看不出后來屢言降魏的屈膝模樣。
此人后來雖為一代大儒,但楊清不喜其為人,于是點了點頭,還了一禮后便揚長而去。
這位楊參軍倒是有些架子。譙周不滿地說道。
他有心與楊清這位炙手可熱的政壇新星認識認識,本想再說上幾句話,不料人家根本就不搭理他,徑直走了。
秦匡開釋道許是楊參軍有急事吧,畢竟他呆了快一個時辰了。說完,邀著譙周進屋允南,請吧。,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