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失望地說道:“還要再等五年啊!”
黃大春道:“阿母,這個條件不錯了,魯薔夫說了似我等這些流民無論是不是漢中原籍人,都是一樣地授田,沒有任何差別。”
“那之前官府說的官學,可還作數?”一直未說話的施氏開口問道。闌
黃大春知道妻子心意,愛憐地看了黃小春一眼,然后堅定地點了下頭:“作數,只要編了戶,小春就能去上學識字了。”
啃著雞腿的黃小春聽到上學,怔怔地望著父母,眼中似乎既有期盼也有茫然。老黃頭和李氏想到自家孫兒能讀書識字,臉上也堆滿了笑意,心中的意動也跟著更足了。
饒是如此,老黃頭還是不放心地問道:“有人愿意出去了嗎?”
“有的,聽了那魯薔夫說的話,當即就有不少人喊著愿意出去。”說到這里,黃大春有些殷切地問道:“大人,官府的條件不錯,我們家也要不要?”
老黃頭沉吟了一會兒,回道:“先吃飯,下午我倆再合計合計。在山里有山里的好處,出去有出去的好處,事關我們家的生計,不能操之過急啊。”
“也好,緩兩天看看再說。”黃大春點了點頭。
蓮花鄉的鄉道上,十幾匹駿馬緩緩向前,楊清等人冒著風雪向山里行去。為了督察流民編戶一事,他已來到城固縣三天了,這一日打算親自進到山林中看看。闌
這些遁居山林的流民不都是漢中本地的,也有不少是從關中流入的,總共不下兩萬人。
原本漢中是亂世中難得的凈土,可是自從曹操攻打張魯之后,漢中就被卷入了曹操和劉備兩位英雄爭戰的漩渦中,為了躲避戰火,這才有不少百姓躲進山林中,直到現在。
幾次大戰之后漢中的人口只剩得十幾萬人,為了增加戶數,楊清一月前就已下令各縣將山林中的流民招撫出來。
他不想強制遷民,這才頒下授予田地的政令,將那些無主之地先是收歸官府,然后分于流民耕種屯田,五年過后這些田地就歸于百姓所有。
這樣一來,流民自行出來的意愿就強烈許多,再加上輔以借予種子、農具以及興辦官學的手段,這幾日光城固一地就有上千人愿意出山編戶。
效果雖有,但也有不少流民心懷疑慮,沒有楊清想得那般踴躍歡呼。
楊清知道這些人不是對官府的授田令不敢信任,就是不愿出去接受官府統治,于是他這才傳令各縣鄉官吏主動到流民中宣講政令,消除他們的疑慮。闌
至于要繳納官府的賦稅,楊清覺得首先這是百姓應有的義務,其次他定的前五年四成賦稅已是很公道了,人家曹魏那邊屯田收成是六四分賬,官府得六,百姓得四,勉強能餓不死。
更別說漢中這里是年頭到了田地就歸個人,曹魏那邊的屯田民可沒有這個待遇,數十年都要替官府種地,這才叫真正的盤剝嚴重。
不少百姓受不了如此大的壓榨,寧愿跑到東吳那邊,也不愿留在曹魏屯田,聽說孫權還因此獲得了十萬以上的人口呢。
“還有多遠?”穿過了一處叢林,沈達向身旁蓮花鄉的鄉吏問道。
魯薔夫回道:“稟明廷,轉過這座山就到了,那山腳下聚居著數戶人家,其中有家姓黃,昨日還曾到小人這里聽講授田令。”
楊清聞言道:“伯通,等到了就先去那戶黃姓人家瞧瞧。”
“是,府君。”闌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