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曹魏中樞忙著調兵遣將救援隴右之時,久無動靜的楊清終于領兵抵達了隴西郡的郡治襄武縣。
隴西郡曾是隴右第一大郡,鼎盛時領有狄道、臨洮、襄武等十一個縣,只是因建制調整和羌亂不斷,現在只剩襄武、障、臨洮、狄道、大夏、河關六個縣了。
不過饒是如此,隴西郡地位仍是非常重要,此地東鄰南安、西挨西平、北接金城、南鄰羌中,是去往涼州、西域的必經之路,實為兵家必爭之地。
如今曹魏的隴西太守乃是武威姑臧人游楚,此人文武雙全、才干出眾,曾得曹操器重,在隴右為官已有十余年,深得本地百姓愛戴。
此刻游楚看著城下戎陣嚴整、兵器精良的五六千漢軍眉頭緊皺,再望見漢軍陣前高懸著的將旗更是臉色苦楚,只見那將旗上寫著安漢將軍、丞相參軍領漢中太守、臨昌亭侯楊。
這些年楊清在蜀中屢獻奇計、官位驟升,名頭在中原可能不顯,但在關隴地界上還是頗為著名的,尤其是清茶在雍涼上層人士中風行起來之后,他的大名可以稱得上廣為人知了。
楊清在南安郡被高翔收復之后才率軍至襄武城的,襄武城與南安郡治豲道縣相鄰,兩地只隔著一條渭水,因此楊清從豲道出發渡過渭水之后只用了半日就到達襄武城下。
為了動搖襄武軍民的人心士氣,楊清此番前來不僅帶了本部五千兵馬,還將投降的一千南安郡兵也一并帶了過來,讓他們現身說法鼓動城內軍民投降。
“襄武的父老鄉親們,大漢王師已收復了南安、天水、廣魏、安定四郡,雍涼二州就要重歸大漢旗下了。
我等本就是大漢百姓,只因曹氏篡位、偽魏殘暴才不得不屈身從賊,如今大漢天子和諸葛丞相愛民如子、施行仁政,這才興兵北上救我等于水生火熱之中。
我們南安已經反正歸漢了,現在只要鄉親們打開城門迎接大軍,王師定當秋毫不犯、仁義待民!
襄武的父老鄉親們,大漢王師已收復了南安、天水、廣魏......”數十名南安郡兵將楊清事先教給他們的話不斷地大聲喊道。
“府君,要不要派兵出戰襲擾一下蜀軍,若是讓南安這幫叛徒一直這樣喊下去,城中吏民怕是會受其蠱惑啊。”長史馬颙向游楚進言道
游楚搖了搖頭,微笑著說道:“不用,某相信襄武的軍民。”
楊清騎在馬上,瞇著眼望著襄武城頭上的動靜,發覺喊話的效果似乎不是很大啊,城上守軍除了最開始的時候有動容之色,后面就不為所動了。
“咦,這隴西郡的吏民對曹魏的忠誠度有這么高嗎?”楊清在心中暗暗稱奇。
他不知道的是,游楚早在大軍到來之前就已做下安民之舉,城中軍民感念游楚往日恩德,自是人人聽其吩咐、遵其命令。
原來當天水、南安等地相繼陷落的消息傳到隴西郡之后,游楚便召來城中吏民對他們說道:“我這個太守對諸位沒有什么恩德,如今蜀兵已至隴右,諸郡吏民都已投奔響應蜀軍去了,這也是諸位取得富貴之時。某是太守要為國家堅守本郡,義在必死,爾等拿著我的人頭去投蜀軍吧。”
眾人聞言皆痛哭流涕,均道:“我等當與明府同生共死,無有二心。”
游楚又道:“諸位如果不肯殺我,某為諸位出個主意,如今東邊的兩郡已經投奔蜀軍,他們必定會帶領蜀軍來犯隴西,我們可以堅守不出,等朝廷的援軍趕到,敵人就會退去。
到時候,我等為本郡堅守義節,都可以獲得封賞。如果朝廷的援軍趕不到,而蜀軍攻城很急,諸位就把我綁了投降去獲取富貴,到這時也還不晚。”
聽他這么說,一眾官民更是大哭不已,紛紛言道愿與太守同心協力守衛城池。
就這樣,游楚事先的預防之舉堅定了全城吏民堅守之心,化解了楊清的喊話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