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常所言差矣,數萬大軍每日用水頗多,山下縱有溪流,也必須讓軍士搬水上去,如此一來每日取水需要安排多少兵力?所用時間又是要耗費多久?
取數萬大軍之用水必會遷延甚久,如此一來張郃大軍就有可乘之機,一旦將我水源斷絕,數萬將士將會不攻自破,故而將大軍放于山上絕不可行。”吳懿也出言反對道。
諸葛亮在心中暗嘆一聲,心道幼常還是欠缺經驗,雖知兵法,但不能靈活應用,還得多加磨煉啊。
諸葛亮輕咳一聲,緩緩說道:“南山乃是一座孤山,而定軍山則處于綿延的山嶺之中,二者不可相提并論。文長、子遠之言極對,水源乃是南山的命門,南山容納不了數萬大軍的駐扎。”
這話就是否定了馬謖的計策,馬謖羞愧難當、滿臉通紅,低頭說了個是字。
“諸將還有別策否?”諸葛亮看了馬謖一眼,又輕搖羽扇朝眾人問道。
魏延抱拳說道:“丞相,某以為張郃大軍有兩個弱點,一是彼奔波千里而來,軍中所帶糧草最多可維持半月,雖然偽魏還會從關中給他運送糧草,但隴道諸谷口狹窄難走,糧草轉運必是困難重重。
二則魏軍為救隴右倍道兼程,不到一月就行進了一千七百多里,軍士必定疲憊不堪,如今還能強攻街亭不過是仗著初時的一股悍勇血氣罷了,一旦拖延下去,其勢必衰。”
“言之有理。”諸葛亮點了點頭,看著魏延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魏延接著道:“所以延以為大軍抵達街亭之后,可先不與魏軍決戰,堅守不出、避其鋒芒,時間一久,其必定銳氣衰減。
另外,可遣一軍繞至魏軍身后占據隴山道口斷了張郃的糧道,一旦魏軍缺糧,張郃不是退回關中就是會自亂陣腳,那時我軍就有取勝之機了。丞相以為某之計策如何?”
諸葛亮未作回答,沉吟片刻后笑道:“文長不愧是善戰之將,君所言與吾幾乎不謀而合。”
聽得諸葛亮贊同自己的計策,魏延不由面露自得之色,傲然地環顧在場眾人,暗道帳內諸人除丞相外皆不能與自己相比,尤其是楊儀這廝更是只會搖唇鼓舌的白面書生,打仗是完全靠不上這些文人咯。
察覺魏延輕蔑的目光,楊儀心中雖然怒極,但見丞相夸贊魏延,也不好與其吵鬧,只好側過頭去,裝作未見。
又聽諸葛亮續道:“只是堅守不出躲避魏軍鋒芒有些耗費時間,須知不僅是張郃心急馳援隴右,就是我們也不能久拖。
偽帝曹叡尚在長安坐鎮,而曹真也在和子龍他們對峙,關中尚有強敵,若是不能迅速擊敗張郃,恐生變故,于我不利。
不過明之他們已在堅守,足以消耗魏軍不少銳氣,可待我大軍抵達后再行觀察。而別遣一軍繞至隴口斷絕魏軍糧道可先一步施行,不知哪位愿領兵前去?”
“某愿往。”眾將皆抱拳應道。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