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丞相也是這樣想的?”楊清驚道。
諸葛亮道:“哼,汝三人確實聰明,倒是把我的心思猜了個透。”嘆了口氣,又道:“朝局如此,吾也不得不平衡朝政啊。”
楊清默然無語,心想一個團體就算目標再一致,其內部也總是會分出派別的,縱然以諸葛亮這等大才也不可能消弭此事,能做的只有將這種內耗控制在一定范圍內。
又聽得諸葛亮說道:“汝舉薦的這個張嶷倒是舉薦對了,有此人襄助,汝今后在隴右也會輕松許多。”
“伯岐確實是個好幫手,有他輔佐日后在隴右我......”說到這里,楊清總算反應過來:“啊,丞相您剛剛說什么?我今后在隴右?”
“是啊。”
“可是我在隴右干什么,過不了多久大軍不就要回漢中去了嗎?”
諸葛亮笑著道:“大軍是要返回漢中,不過汝恐怕就不用回了?”
“這是為何?”楊清有些摸不著頭腦。
“你小子不是想提上一兩級嗎?吾準備上奏天子,表你為雍州刺史,大軍走后,隴右就交給你了。”
楊清震驚道:“這......我做雍州刺史啊?丞相,清適才所言只是玩笑話,只要能興復漢室,清何談個人得失?”
“嗯。”諸葛亮欣慰地說道:“你的品性我早已曉得,雍州刺史一職由你擔任我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不必推辭。”
聽到諸葛亮都這樣說了,楊清也不再虛偽地謙讓一番,拱手應道:“是,丞相放心,清一定不負丞相之望,替朝廷將隴右看好。”
“好啊,有君此言,吾就放心了。”
諸葛亮又道:“張嶷這個人選吾就先同意了,此人是汝一手提拔的,手底下有個使得順手的老部下對汝在隴右站穩腳跟大有助益。”頓了一頓,接著說道:“廖化這個郡守人選汝覺得合適否?”
楊清自是覺得合適,廖化不僅才干出眾,而且還是他的朋友,有這樣的人在手底下任太守,日后他想在隴右推行什么政策就容易多了。
于是拱手回道:“廖參軍文武全才,清又和他在丞相府共過事,彼此之間頗為熟悉,有他襄助清求之不得。”
“如此就好。”諸葛亮頷首道:“那這兩個人就這樣定了,至于本地郡守的人選吾還得好好斟酌一番。”
“是。”
現在這個班底楊清已經很滿意了,一個是他的親信下屬、一個是他的朋友熟人,另一個隴西太守游楚則是他一手收降的,不久前他的后軍還收到了游楚送來的五百匹駿馬,兩人的關系也算是日益密切。
隴右四郡有三個郡守都與楊清關系親密,可以說他對隴右的掌控力已經到了極強的地步,只要上任后再好生經營一番,那他在隴右百姓中的威信就徹底建立起來了,這樣施起政來就會容易許多。
“丞相,那我就真的不隨大軍返回漢中了?”
想著辛苦經營了兩年之久的漢中就要交給別人,楊清一時間還真有些不舍,加之夏侯月還在漢中,他還想回家一趟,故有此問。
諸葛亮道:“怎么可能?漢中諸事汝還須與接任之人交接清楚,更何況汝想在隴右建功立業也得先回去面圣受封吧。”
“是,清明白了。”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