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無人回應,曹叡知道眾臣同樣被這個問題給難住了,心里頓時好受了些,便又問了一遍:“眾卿,大司馬和賈卿家的奏表到底該如何回復?”
聽到皇帝語氣中有不耐煩之意,群臣之首的鐘繇再也不好置若罔聞,拱手回道:“陛下,老臣以為此次伐吳若非賈逵當機立斷,轉道皖城,接應及時,那我東路大軍必有覆沒之危。
賈刺史不僅沒有過錯,反而當記首功。故而大司馬表中之意未免有些過于苛責功臣了。”
“嗯。”曹叡微微點了點頭。
鐘繇生怕皇帝以為自己要將責任歸咎于曹休身上,連忙續道:“不過此戰之所以失敗也并非都是大司馬的責任,實在是孫權等一眾逆賊太過卑鄙無恥,這才使大司馬誤中了吳人的奸計,大司馬為國鋤奸的本意也是好的,只是難免有些失察。”
鐘繇這番話先是肯定了賈逵的功勞,然后又為曹休開脫了大半過錯,最后只給曹休定了個失察之罪,處理的真是滴水不漏,不負他老成持重的美名。
曹叡聽了頗合心意,一直繃著的臉也頓時柔和了幾分,頷首道:“太傅所言甚是有理。”
見皇帝肯定了鐘繇的說法,其他人也紛紛表態。華歆奏道:“陛下,此戰大司馬雖有失察之罪,然而大司馬往日也是屢立功勛,有大功于社稷,國家不應因一時之敗就重罰功臣。
故臣以為陛下可對大司馬稍加懲處,如此一來既能示獎懲分明,又能顯皇恩浩蕩,三軍將士必定心服,大司馬也將對陛下感激涕零。”
曹休聽得不住點頭,華歆這番話算是說到他的心坎上去了,他登基不過二載,帝位還不算太穩固,尤其今年連遭兩次大敗,將去年因敗吳平叛而好不容易積聚的威望消去不少。
值此危難之際,他更加需要曹休這些宗室大將的鼎力支持,所以才要盡可能地施恩于曹休。
“陛下,此次伐吳雖然失敗,但我軍的損失其實不算太多,盡管東路軍的軍資器械幾乎損失殆盡,但軍士也才不過折損萬余人,這點消耗我大魏完全承受的起。
且大司馬在東線對吳人向來是勝多敗少,這回只是小負一場,所以不必過于介懷。”陳群也附和道。
曹叡聞言覺得是這個理,這回的損失可比上半年在西線那邊的失敗小多了,無非是折損了萬把軍士和一批軍資,只要沒有失地,這點損失完全能夠承受。
“嗯,卿此言甚合朕意,東吳向來是我大魏的手下敗將,孫權這回不過是僥幸小勝了一場,算不得什么大事,暫且讓吳人猖狂一時,他日再與彼輩決個高低。”曹叡的心情登時好了許多,從容不迫的自信也得以恢復。
鐘繇等人見他重拾斗志,盡皆歡喜,齊聲拜道:“陛下圣明!”
正當殿內的氣氛變得柔和起來,一個小黃門低著頭,雙手舉著一卷奏疏趨步進到殿內:“陛下,大司馬有奏疏送至。”
….
“哦?快呈上來。”曹叡見一天之內又收到曹休的奏疏,頗感吃驚。
他接過黃門令奉上的書簡迅速看了起來,片刻后對群臣道:“眾卿,大司馬又一次上書請罪,自請罷官去職,卿等以為朕該應允否?”
原來曹休雖因怨恨賈逵而甩鍋于他,但他自己總歸是有著大將的擔當和羞恥心,自覺有負曹叡重托導致魏國損兵折將,所以又追加了一封請罪奏疏。
剛才眾人為了替曹休開脫罪責是費心盡力,好不容易找出了幾條理由讓曹叡能有依據力保他。此刻,當然不會前功盡棄,同意曹休罷官去職的請求。
故而孫資奏道:“陛下,大司馬功勛卓著,乃國家大將,,豈可因一時小敗而罷免之,臣以為應駁回大司馬的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