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知剛出安陵不遠,閻和就收到了讓他不回長安轉向西南方追擊張嶷部的軍令。
原來曹真和費曜此時已率五千步騎從長安出發向諸葛亮他們追去,當得知張嶷撤走后先是一驚,但轉念想到閻和手里的五千多步騎終于可以不受牽制便又一喜,打算聚攏三股兵馬約一萬五千人在武功到周至一帶對漢軍發起攔截。
閻和得知事情原委后不敢怠慢,引軍加快步伐向張嶷大軍追去。而出了美陽境內的張郃在收到曹真的命令后同樣改變了行軍方向,轉而向渭水北岸趕去,他準備先行渡過渭水在武功以東阻攔漢軍。
就在漢魏兩軍一個在加快撤軍、一個在加速追擊的時候,收到曹真通報的司馬懿領著一萬精騎連夜疾馳一百多里先行趕到了長安。
“伯濟,大將軍他們已走了多久?”大堂內,司馬懿問道。
郭淮道:“大將軍和費將軍是昨天下午出發的,現在算來已走了八九個時辰。”
“八九個時辰,他們是步騎混合,不可能不停下來休息,按最快的速度來算他們最多行了六七十里,此刻還沒有消息傳回,就表示他們還未與蜀軍交上手,既是如此,蜀軍應該也還沒有抵達武功,最多只是過了槐里。”司馬懿指著地圖分析道。
郭淮點頭道:“司馬公高見,應該是這樣。”
“那好,吾立即領著騎兵趕去,一日之內就可追上大將軍他們。若我荊州步卒趕到,汝便與他們一道趕來與諸葛亮大軍展開決戰。”司馬懿道。
郭淮道:“司馬公放心,大軍一到我等當立即出發,星夜兼程,絕不會延誤軍機大事。”
“好,有伯濟這番話吾就放心了。”
司馬懿當即辭了郭淮、顏斐等人,率領一萬騎兵向曹真大軍追去。
張郃改變行軍路線折向渭水、曹真費曜率軍尾隨身后、閻和領兵追擊張嶷、司馬懿統領騎兵提前趕到長安,這四個重要的軍情自是瞞不過漢軍部署在方圓數百里內的探馬和游衛。
此時漢軍已撤到周至小城暫歇,魏軍咬得如此之緊,必須要拿出個應對之策,于是諸葛亮當即召來眾將商議。
“威公,汝給大家伙通報下最新的敵情。”
楊儀拱手稱諾,來到木架地圖前,用木棍指著上面向眾人介紹道:“諸位,據探馬回報,張郃部已離了美陽,正斜趨趕往渭水,此刻應該在這個位置,距離渭水不足三十里,距離我軍已不足五十里。”
木棍移向北面,又道:“而閻和部緊追張伯岐不放,據張伯岐剛剛傳來的消息,兩軍相距不過四十里,而張伯岐所部已過茂陵,同樣在加緊向渭水趕去。”
頓了一頓,木棍指向東面道:“而曹真部已過槐里,距我軍已不足五十里。另外長安的游衛傳來最新消息,偽魏驃騎將軍司馬懿已領一萬精騎趕到了長安,很有可能也正向我軍追來。
如此一來,魏軍就有四股兵馬兩萬多人沖我軍而來,在長安東南方還有兩萬步卒也在加快趕來,在方圓百里地域內魏軍總兵力已有近五萬人。諸位,這就是最新的軍情。”說罷,向主位上的諸葛亮躬身行了一禮,回到了座位上。
諸葛亮道:“魏軍追得如此之緊,我軍不能讓他們這樣一直追下去,就算大軍主力能撤回漢中,魏軍也勢必會對武功、郿城、陳倉三城發起進攻。
而這三座城池是我軍好不容易打下來的,也是日后收復整個關中的橋頭堡,絕不能讓魏軍再奪回去。是以我軍必須再給予魏軍一次重創,只有將他們徹底打疼,這次北伐的戰果才能得以保存。
故吾意在這周至小城與跟在后面的魏軍打上一仗,將其擊敗后大軍再從容撤回漢中。諸位以為如何?”
“丞相只管下令,我等敢不效死!”眾人齊聲應道。
諸葛亮道:“好。”點了點頭,看向楊清道:“明之,聽令。”
“在。”
諸葛亮道:“命汝率領本部騎兵先行一步趕到前頭,在武功到周至一線廣派斥候阻擋張郃部渡過渭水。”
“領命。”
楊清稍一思索,便已明白諸葛亮的用意,眼下對漢軍最具威脅的還是想趕在前頭攔截的張郃大軍,必須牽制住這支張郃部不讓他們過河,才能避免被魏軍兩面夾擊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