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一個三十出頭的高瘦文士被親衛帶了進來,楊清識得此人是胡濟手下的令史,不過不曉得他的名字。
“丞相府令史趙輝見過楊使君。”
楊清道:“趙令史不必多禮,不知丞相有何鈞旨?”
“丞相親筆書信在此,使君一看便知。”趙輝將一個被火漆金印封好的木匣遞了過去。
周興接過驗看一番,見漆印完好,遂向楊清點了點頭。楊清拆開木匣,取出里面的書簡讀了起來。
片刻后,楊清對趙輝點頭道:“丞相之意我已盡知,趙令史在此稍等片刻,某去去就回。”
說罷,在周興的陪同下轉到后帳,飛快地給諸葛亮寫了一封回信,同樣用火漆金印封好,裝進了木匣。
楊清回到前帳將木匣交給了趙輝,道:“我的答復就在里面,還請趙令史回呈丞相。”
“使君放心,輝定當完好無損地交給丞相,在下先行告辭。”趙輝躬身一拜。
楊清道:“誒,也不用這么著急,趙令史請用過飯再走吧。”
“多謝使君好意,軍情緊急,在下實在不敢耽誤。”趙輝推辭道。
楊清點頭道:“也罷,我就不勸你了。德茂,替我送趙令史出營。”
“諾。”
待周興陪著趙輝離開后,張嶷連忙問道:“使君,不知丞相有何吩咐?”
楊清見他面有憂色,微笑道:“不必擔心,是好事。現在先不談,吃過飯之后咱們再說。”
一頓飯眾人吃的是大快朵頤,散席之后楊清將張嶷、柳隱、陶珙等幾位重要的將校留了下來。
“諸位,今天上午丞相、趙老將軍他們在周至大敗曹真、司馬懿率領的上萬魏軍,現在魏軍已退往槐里,無力再追擊我軍了。”楊清通報道。
眾人聽了皆是歡喜,紛紛叫好。楊清接著道:“故而丞相決定明日率軍撤離周至退往武功,他命我等在渭水南岸再多留兩日,以防張郃大軍渡過渭水再來糾纏。”
“使君,曹真、司馬懿大軍被丞相他們擊敗,已是無力再追,就算張郃成功過河也是獨木難支,對我軍的威脅不會很大,嶷以為張郃收到消息后八成也會退兵。”張嶷拱手說道。
楊清點了點頭:“我也是這般想的,只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我們行軍打仗不能將主動權交給敵人,多留兩天對全軍都是一個保障。”
頓了一頓,接著道:“這兩天我等仍須保持該有的警惕,全力監視張郃大軍的動向,絕不能有一絲懈怠。”
“謹遵使君之命。”眾人齊聲應道。
到了第二日,諸葛亮、趙云、關興等人率領兩萬余漢軍離開周至向武功飛快趕去。
連夜退到槐里休整的曹真等人收到探馬的回報之后心中委實不甘,可一場大敗之后將士們確已無力再戰,就算強行追擊,終也不是漢軍的敵手,且還有可能會遭到更大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