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
待張裔重新落座后,張裔問道:“對了文偉,陳孝起為何沒有和你一起回朝,談判不是結束了么?”
“回君嗣公,因為吳主稱帝在即,東吳提出兩國是否劃分天下疆界、各自攻取魏賊竊據的州郡,免得日后會起爭端,所以孝起兄就留在武昌繼續與諸葛瑾等人商討此事,某就先一步趕回來稟報。”費祎答道。
張裔頷首道:“原來是這樣。”轉身拱手對諸葛亮問道:“丞相可知此事?”
“我知道,文偉之前發回的奏報中有提及。此舉也算是好事,可以加深我大漢與東吳的聯盟關系,更好地促使兩國合力對付曹魏。”諸葛亮道。
張裔面帶疑慮地說道:“只是這樣一來,我大漢就不能盡取北方之地了,日后形勢有變,莫非咱們要眼睜睜地看著劃分出去的州郡落入東吳手中”
“哈哈,君嗣公也太實誠了,此一時、彼一時,以后之事如何能夠斷定?到時候自然還是各憑本事,用實力說話。”楊儀語氣淡然地道。
張裔自是明白這個道理,之所以還要明知故問,無非是擔心諸葛亮會把此事當真做實,朝主位上的諸葛亮瞧了一眼,見他微微一笑,遂放下心來。
諸葛亮道:“孫權君臣當然也不會當真,雙方無非是做個樣子、求個心安罷了。”
“敢問丞相,那咱們該如何與東吳商討此事陳孝起還在武昌等著丞相的具體方略。”費祎問道。
諸葛亮沉吟片刻,答道:“這兩天吾就給陳孝起去一封信,告訴他應該怎么做。”
“是,祎明白了。”
洛陽,魏宮。
不久之前,曹叡也收到了漢吳兩國談判已經結束的消息,得知季漢和東吳順利達成合意,盟約關系不僅沒有破裂,甚至還有更進一步的趨勢,他的心情十分糟糕,縱然已是深夜,也派人將陳群、華歆、孫資等一干重臣叫進宮來商議對策。
“眾卿,細作回報,孫權應允了西蜀的要求,在不用接受劉禪冊封的條件下只稱帝、不稱皇帝,兩國繼續合力對付我大魏,咱們的離間計沒能成功啊。”
蔣濟迅速看完詳細探報,施禮奏道:“陛下,此事的確有些出乎咱們的意料,沒想到西蜀竟然想出稱帝而不受封的條件來引誘孫權接受,此舉既能滿足孫權更進一步的欲望,又能抱拳西蜀所謂漢室正統的顏面,真可謂是兩全其美之策。
蜀人能想到這個妙策,當真厲害。這回的離間之計已然無效,咱們就只好等待下次機會了。”
“咱們還有機會么?”曹叡信心不足地問道。
劉曄回道:“當然還有。陛下,孫權向來首鼠兩端,叛魏就蜀、叛蜀就魏對他而言就像吃飯喝水那般尋常,只要咱們耐心等待,就一定能找到機會。”
“嗯,但愿如此吧。”
劉曄又問道:“陛下,不知是否打探到那個想出只稱帝、不受封妙計的高人是誰?”
“這個倒是探察到了,據說是偽雍州刺史楊清。”曹叡道。
劉曄驚道:“竟然是他?此人智計百出,果然是個勁敵啊!”
“是啊,須得設計除之。”一直沒有發言的華歆忽然陰惻惻地說道。
眾人聽了俱是一驚,默然不語。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