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令進入夏季,成都的氣溫也開始慢慢升高,今日尤其炎熱,還未到晌午,樹叢中的知了就在吱吱啾啾的叫個不停,顯得熱鬧非凡,猶如季漢中樞人來人往的丞相府。
為了防止嘈雜的知了影響諸葛亮處理軍國大事,幾個御屬在主簿胡濟的吩咐下拿著竹竿和兜網在府中竄高爬低,誓要將知了一一捕獲。
從長廊走過來的楊儀見到他們的滑稽樣子,不由地駐足一笑,通傳過后,緩步進入公房,躬身稟道:“丞相,李嚴將軍業已帶領兩萬精兵返回江州,吳軍那邊也做了相應后撤,永安邊境重新獲得安寧,陳到將軍目前已經重開了通商互市的榷場。”說罷,把手中的奏報放在了幾案上。
諸葛亮沒有第一時間閱看永安都督陳到發來的奏報,停下批閱,將手中毛筆擱在硯臺上,端起左手邊的茶杯喝了一口方才說道:“如此甚好,東線重得寧定,我等又可將主要精力放在北伐上面了。”
“丞相說的極是。”
楊儀附和了一句,又淡淡地道:“不過現下不止我們丞相府的人專注北伐,其他人也想通過參與北伐來分上一杯羹啊。”
“哦?威公這又是聽到什么傳言了么?”諸葛亮聽出來他的語氣有些不對,將案桌上的羽扇拿起,一面搖動,一面問道。
楊儀走近一步,放低了聲量:“丞相,我從江州那邊收到消息,說是鎮東大將軍有意向陛下請命參加北伐。”
“李正方想參加北伐?這是好事啊。”諸葛亮喜道:“如今我大漢與東吳在正統名分上的爭執已被解決,兩國的關系又進了一步,江州、永安那邊的確也不用再布置這么多的兵力了。
之前吾就想讓李正方率兩萬江州軍北上,以增強北伐的兵力,可惜李正方顧忌太多,對我懷有戒心,這才拒絕了此事,不然的話有他率軍參加北伐,前面兩次戰果應該還會更大一些。
現在好了,既然他自己主動請命,咱們也就省事了。下次北伐吾準備一舉攻占關中、收復長安,有他李正方北上助陣,我北伐大軍的實力將會更加雄厚,我軍獲勝的幾率也會更高。”
楊儀道:“丞相,我以為此事沒有這么簡單,之前咱們幾次三番命李嚴將軍北上,可都被他以各種理由回絕了,現在他竟主動請命,我看這中間定然是有什么陰謀詭計,咱們不得不防啊。”
“威公,你這個人啊就是心思太重,總喜歡把事情想的過于復雜,李正方有意率軍北上助陣,這是好事,里面不會有什么陰謀詭計的。”諸葛亮嚴肅地說道。
楊儀道:“丞相,您是志誠君子,做事向來正大光明,自是不會使什么陰謀詭計,然而李嚴將軍恐怕就不是如此了。
之前在孫權稱帝一事上,李嚴將軍背地里可是小動作不斷,朝中不少官員都受了他的蠱惑,隨時準備對您發難呢。幸好明之想出了妙計,這才化解了我大漢與東吳的一場戰爭,如若不然,李嚴將軍他們是絕不會善罷甘休的。”
“李正方雖然與我政見不合,但他與我同受先帝托孤之重,盡管平時齟齬不斷,可終究還是能做到相忍為國。
之前的事李正方他們其實也并沒有做的太過分,他若真的想利用孫權稱帝一事搬到我,以他在東線經營多年的根基,隨便耍個手段都能輕易地破壞大漢與東吳的盟好。
例如主動挑起事端對吳軍發起攻擊,真發生這種事的話,我們與東吳恐怕就非要走到斷盟開戰的地步不可。可他李正方并沒有這么做,說明他還是知道大局為重的。
威公,我常說朝爭要有底線、做人要有原則,絕對不能為了達到目的就不擇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