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魏國攻打季漢雖說是以曹真為全軍統帥,但司馬懿如今身為大將軍,又有假黃鉞之權,論及權力地位并不弱曹真多少,加之東路魏軍與中路魏軍相距較遠,協同作戰困難,因此司馬懿盡管要受曹真節制,但實際上仍是獨立指揮,有著臨機專斷之權。
他見曹真大軍剛出動不久,尚未穿過子午道與漢軍接上戰,便決意在房陵按兵不動,打算等曹真大軍殺至漢軍的第一道防線,將漢軍主力吸引過去后再去上庸和李嚴扳扳手腕。
五天前,李嚴率領兩萬江州軍來到上庸與鄧賢合兵一處,到后不久他就命令房陵等縣的守軍全部撤防,收縮整個東二郡的防線,只將兵力集結在上庸、西城兩座城池。
司馬懿這路魏軍只有三萬余人,與整個東二郡的漢軍兵力相當,是以李嚴認為自己作為防守一方,又有堅城可以憑借,擋住司馬懿的進犯完全沒有任何問題。
顯然司馬懿也深知這一點,己方既無兵力優勢,對方又有地利,加之李嚴也是個知兵的人,貿然攻上去絕對是要吃虧的,所以他打定主意暫時按兵不動,等到曹真大軍深入敵境撕扯漢軍防線之后再看能否覓得有利戰機。
當然司馬懿眼光深遠、智略非凡,向來不會只做一手準備,在房陵休整期間他又悄悄撒出斥候進入深山高嶺尋找道路,打算正面進攻不成就出奇兵繞后獲得勝機。
魏軍分從子午道和東二郡殺來,那就表示漢軍的防御重心當在東面,城固作為漢中東部的重鎮目前已是大軍云集、人頭攢動,縣城外面的營帳一頂挨著一頂,連綿不絕,仿佛看不到盡頭。
諸葛亮并未將中軍大帳設在城內,而是就在城外不遠處的東山下寨作為此次漢中防御戰的指揮中樞。
隨著長安魏軍大舉出動的消息傳回,這幾日的東山大營變得更加熱鬧,一隊隊斥候、哨探、令兵頻繁進出,既向諸葛亮匯報最新軍情,又向四方守軍傳達著他的一條條軍令。
“丞相,探馬回報,曹真大軍已穿過子午道兩百里,目前大概在旬水上源這個位置。”帥帳內,楊儀指著地圖對諸葛亮說道。
諸葛亮的目光順著楊儀指的位置看了一眼,問道:“襲擾小隊出動了沒有?”
“十支小隊皆已部署到位,每支小隊兩百人,共計兩千軍,分段襲擾,層層游擊,每支小隊之間的距離一般在三十里左右,不會超過五十里。
只因魏軍尚未走到子午谷的一半路程,因此襲擾小隊尚未與敵軍接上戰。”楊儀回道。
此時老將軍趙云恰好走進帳內,聽到這里接過話來:“派遣小股精銳進入子午道內襲擾魏軍是由云親自部署的,子午道幾有千里之長,云擔心襲擾小隊太過前出,漢中的援軍接應不及,這才將他們全部部署在后半段。”
“嗯,子龍如此部署甚是妥當,襲擾小隊前出襲擾本就是甘冒奇險,咱們自然要盡可能地保障他們的安全。況且子午道崎嶇難走,曹真大軍尚未走到一半,不著急。”
諸葛亮又將目光移到地圖上的東二郡問道:“司馬懿部有無異動?”
“司馬懿大軍仍在房陵逗留,并沒有什么動作。”
諸葛亮點了下頭,說道:“還是不可大意,去信給李正方要他小心戒備。”
“諾。”楊儀拱手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