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大牛大聲地說,因為他思考這個問題很久,就等今天說這句話。
約翰內森點點頭“很好,眉心鎖孔技術,很可惜,你要鑿開的腦組織,剛剛海勒博士說了,如此密集活躍的神經核團,很可能就是腦干,決不能冒險,盲目是手術的大敵。”
“腦干怎么可能在這不可能。”這位醫生不相信。
海勒博士嚴肅地說“不可能的依據”
這位醫生當然沒有依據,他只是依據正常腦的解剖,這里不可能存在腦干。
“我也不愿意相信,但是依據我們的分析,這里很可能就存在腦干,因為半球結構所有的神經核團是非正常,你不能用正常的思維去推不正常。”
提出這個設想的醫生不再說話,的確,他是這樣想的,帶有很大賭博的成分。
“不要局限于外科手術,我覺得可以立體定向反射治療。”
一位年齡比較大,大概五六十歲的白發醫生提議。
在梅奧醫院,神經外科醫生都是多面手,他們必須掌握多種技能,開顱手術只是基本技能,除此之外,還有內鏡治療、介入治療、立體定向治療等。
“這是個好注意,立體定向放射治療。”
“我覺得速鋒刀是最好的方法,也是唯一的選擇。”
白發醫生補充道。
速鋒刀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立體定向放射治療,全稱ed無創腫瘤放射手術系統,由美國varian公司研發,被稱為迄今為止最有效的無創腫瘤清除技術。
約翰內森緩緩地說“我也覺得,速鋒刀或許是唯一的選擇,我不知道其他人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其實約翰內森思考了很久,也覺得外科手術不可行,只能選擇速鋒刀治療。
會場沉默許久,大家陸陸續續搖頭。
所有的顱腦手術入路都已經已經想過,只能這樣。
綜合外科主任辦公室。
電子屏幕上呈現半球大腦的ri圖像,美國人的科研實力還是很強,他們這么快就弄清楚各個核團的位置,而且標記得清清楚楚。
楊平的身旁是一塊畫板,他將半球大腦的解剖畫在白紙上。
然后,楊平靠在椅背上閉目養神。
有時候,遇上比較困難的手術,上臺前,楊平也會在更衣室閉目養神一會,這個習慣被宋子墨、徐志良、羅伯特、奧古斯特斯特和高橋學會。
遇上高風險的大手術,他們也會在更衣室靠著椅背,在腦海中對手術步驟進行術前最后一次預習,以檢查是否有思維盲點或漏洞。
他們覺得這個習慣很好,于是全都跟著這樣做,這幾乎成為這些人的招牌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