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伯帶著人幫著她在孔廟前搭好了棚子,桌凳,木柴,推車之類的用具,幾個人一天下來都準備好了。
就這樣,田韭兒的肉湯鋪便開張了。
那兔子自從找到田韭兒,吃了頓蘿卜后,便沒走了。天天跟著田韭兒要蘿卜吃。田韭兒也正式給它取了名字,叫兔子。它不僅吃蘿卜,還要吃肉啃骨頭。沒有吃的,便眼色不善的偏著頭盯著她,若是還不理它,它就會突然跳來,后腿一瞪,騰空一轉,還發出像小狗一樣的低吼聲,蠢萌蠢萌的兇狠。
熬湯的骨頭是頭天晚上在城里肉鋪買來的,托給藥園送肉的店主一起帶來,第二天早上五更,田韭兒便起來開始熬煮。為了口感和冬天驅寒,她在湯里還會加入一些黨參須,甘草之類的藥材。
卯時,她便會把熬好的骨頭湯裝上牛車,走到池塘對面一里路的孔廟前。
那牛,是她和福伯去買牛骨時,發現的一頭待宰的老牛。那牛老了,還有眼病,沒人買,只能賣到肉鋪殺了賣肉。
牛主人是個心軟的人,牛跟了他十多年,有感情,要賣的時候,扭扭捏捏舍不得。那牛灰黃的眼里也流出大滴大滴的眼淚。這一幕讓周圍的人都唏噓不已。
田韭兒見牛有靈性,價錢也便宜,眼疾她能治好。便托福伯賣了下來。若是她不在倒無所謂,但是她看見這么聰慧的老牛,在她眼前被宰殺,有些不忍,反正她也需要一個車來拖貨物,不用馬車,用牛拉也行。
青牛買來后,田韭兒用催熟過的藥材熬水,給它洗了眼睛,沒兩日,灰黃的眼睛便恢復了漆黑澄澈的顏色,十分穩重溫順,它可能明白是田韭兒給它治好了眼,對田韭兒百依百順,眼神里透出人性的感謝和信任。
大牛馱著車,走起來很穩,也很聽話,走,停,這些簡單的指令它都能聽懂。只是它有些老了身子不強壯,田韭兒尋思著以后給它補起來。
兔子沒事的時候,喜歡坐在老牛的頭上。牛也不驅趕,很耐心的抬著頭咬著草料。大眼睛看著田韭兒和來往的行人。
田韭兒的攤棚在一顆大玉蘭樹下。背后是早就荒廢了的孔廟,廟前,是亂草叢生的草坪。到了攤棚后,她把骨頭原湯,放在大鍋中燉煮,從布袋里拿出催熟后的大蘿卜,切好后放在鍋中一起熬。她還準備了其他的吃食,比如馕餅,雞蛋。這些都是提前買的,若是有人吃早餐,這些填肚子,若是不好賣,也能長久保存。
準備好后,她會把牛牽到孔廟外的一角,讓它自己吃草。兔子則是給它一根大蘿卜,一根骨頭,讓它自己慢慢啃。它記得路,若是跑出去也會記得回來。
說起來,它這么白的毛,硬是沒弄臟過。原本田韭兒還擔心它的樣子,會被很多人注意,怕會被人抱走。沒想到兔子機靈的很,有陌生人來了,它就遠遠的看著,若是有人靠近,它早就蹦走了。
一般卯時過后,路上的行人會多起來。頭兩日,生意清淡的很。早上也很少有人來買湯喝。白天更是無人問津。
慢慢的,早上有了幾個回頭客。興許是見有了點人氣,她每天也是定時都在,來喝湯的人漸漸多了起來。早上人多的時候,兩個桌子能坐滿。
雖然坐滿也就八個人,但這樣的進步已經讓田韭兒十分開心了。一碗湯,一文錢。管飽。十天過去,她一天能掙上五十文,不過除去買肉,買柴的成本,也剩不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