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對于幸福的定義是什么
自他的家鄉毀滅后,在無限的世界中流浪的同時,他就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體會到的快樂,滿足,情感得到升華之后的感情,就是幸福。
可是,這個世界并不完美。
作為個體,每個人的幸福,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它們會有分歧,甚至是徹底地沖突和對立。
有人覺得周邊的人快樂就是幸福,有人覺得讓他們痛苦了自己才會幸福。
欲求的不同,得到滿足的方式不同,由此情感得到升華產生的感情的不同,讓他們不能忍讓對方的存在,因為實現其一的幸福,另一方的幸福就無法實現,
所以,人們之間開始出現紛爭。
輕則口頭上的沖突,在日常生活之中給對方使絆子,重則互相傷害,以武力來擊倒對方,勝利者為自己的幸福能實現而得意,而敗者則擦拭傷口埋下怨恨,直到下一場沖突再開。
由此而生的紛爭,不論其規模的大小,其引發的后果最終都是一樣的悲劇。
為了爭奪彼此的幸福而互相爭斗,其結果不論勝敗,都會有人的幸福被毀滅,而被毀滅的幸福,不就是悲劇嗎
雖然因為代價的慘重,人們會互相妥協,所謂的和平也就是人們的妥協中誕生的,但這只是短暫的,人們無法擺脫對自身欲求,對自身幸福的追求。
在他的家鄉里也是一樣,在短暫的和平后,現存的人們遺忘了過往的創傷,又一次展開新的爭斗。
只不過,這一次沒上次好運,為著自己幸福戰斗的人們落得了零和的結局,最后剩下的人,就只有他了。
在流浪中,他不斷地尋求復原家鄉的力量,可與此同時他也意識到,如果不能停止紛爭,就算他復原了自己的家鄉,最終也只不過是重蹈覆轍罷了,毫無意義。
那么,他該怎么做呢
或許因為共情,一些人在追求幸福的途中,不會那么不擇手段,但是其他人呢他們會理解嗎會去考慮理解嗎
要做到這,很難吧
通常我們說“我理解你”,意思并不是我理解你,而是“我雖然無法理解你,但是我認為你有這樣的感情是合理的。”
你暈車要吐,周圍世界都是恍惚帶點惡心,然后和你坐一起的人還從包裝袋里拿出一袋豆奶和幾個包子在你旁邊吃。當看到你面色鐵青時,可能會“理解”你想吐的欲望,但是他對豆奶和包子的食欲,完全和你不同。
這就是生物性理解不能。
所以你很難真正理解那些病理性神經癥、精神分裂和抑郁癥,因為他們生理就和你不一樣。
你考試不及格,你的朋友考滿分,他說理解你,其實意思是他理解你考不及格會難過。即使他也考不及格,這樣的理解也是不一樣的。在他心里“不及格”三字的重量可能和你完全不同,在你看來天可能要塌下來了,在他看來則可能覺得不及格就是常態。
這是認知性理解不能。
所以你很難理解不同階級、網絡噴子的思考方式。
同樣,別人沒有你的認知結構和立場,也無法理解你。
你很喜歡一個女孩,聽說她沒有傘,于是冒大雨跑去送傘。人到后發現那個女生并不在,你拿出濕漉漉的手機,打電話給她“喂,你在哪里”
“嗯,剛剛xx開車把我接走了,謝謝你哦,別著涼。”她心知肚明了解你喜歡她的情緒,但是就是理解不了。
這是情緒性理解不能。
所以就算有人想做好事,也會有人誤解,為此產生仇怨,由此延申出無止盡的悲劇而爭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