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之前是在河東,協助荀諶處理河東的相關事務。
不過隨著在河東的流民,還有曹軍降兵,俘虜,以及河東士族鄉紳等關系的漸漸理順,司馬懿就不需要繼續待在河東了……
荀諶在能夠處理大部分事項之后,就漸漸地減少了給司馬懿分派的任務。
司馬懿能夠理解。
畢竟對于荀諶來說,他沒辦法像是司馬懿一樣還能在軍事上獲取功勛,那么自然就只能是在民政上想辦法去多積攢一點績效了。換成是司馬懿在荀諶的那個位置,顯然也是不愿意將治理河東的政績多分出來的……
這是人之常情。
越往上,空間就越小,而
別看平日里面稱兄道弟,但是到了這個時候,就都是競爭對手。
司馬懿將目光從北面的方向收了回來。
驃騎大將軍不愿意派他去進攻溫縣,司馬懿也同樣是能理解。
現如今驃騎大將軍要管理的地盤,要更大更多了,而且將來可能很快還會繼續變大變多,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時候就需要一定的『回避』制度。
斐潛雖然沒有明說,但是司馬懿也能猜的出來,斐潛是擔心司馬懿到了溫縣之后,便是會迅速和溫縣,甚至是河內的一些士族鄉紳『打成一片』。
司馬懿在河東協助荀諶的時候,就已經明白,在河東的戰后重建過程中,經手的物資和錢財都是海量的,這要是稍微心眼長得歪一些,沒能忍得住……
尤其是和當地的鄉紳關系好的,那簡直就是欺上瞞下,二八分賬不在話下。
而且在大漢當下,很多時候到了地方上是連會計算一百以內相加減的人都沒有幾個,所以更不用想說還能明白具體賑災救民等的物資錢款的用到了何處,又是花了多少。只要稍微找一些『人證物證』,擺一下姿勢,應對一下有聞司或是其他什么地方的檢查就行了。
畢竟有聞司才幾個人?又要盯著曹軍奸細,又要放著城內作亂,還能抽出多少人去田間地頭,鄉野村莊里面問那些話都說不清楚,也聽不懂在說什么的鄉民?
所以,斐潛讓司馬懿去汝南南陽,而讓姜冏朱靈去河內溫縣,就是為了避免人太熟了而不可避免會出現的貪腐問題。
雖然說司馬懿確定自己不會為了『蠅頭小利』去污了手,但是司馬氏家族里面的人呢?當年在溫縣沒走,因為司馬氏而有所牽連,導致損傷了那些七扭八拐的親戚呢?
如果說求到了司馬懿這里,司馬懿還能說鐵面無私,拒絕讓這些人出任『肥差』?
警告?
訓誡?
哈,習慣了貪腐,覺得手上有權,不用就浪費過期的,又怎么可能會忍得住?
那么等這些人伸手了再去抓?
恐怕又是一堆麻煩事,拉起一根繩子,帶出一群的螞蚱!
到時候,就是處理也不是,不處理也不是,說不得就只能裝糊涂……
司馬懿呼出一口氣,『也好。』
不去溫縣,雖有遺憾,但是也很好。
司馬懿正思索著,忽然見到遠處有兵卒急急而來。
前來稟報的兵卒拜倒在前,『報!發現曹軍部隊!前軍斥候在太谷關道被伏擊!』
『取圖來!』司馬懿立刻下令,并且繼續詢問,『有多少曹軍?領兵的是何人?』
『不知道是何人,但見到了曹氏夏侯氏的將軍旗幟!』
『曹氏,夏侯氏?』司馬懿有些疑惑,但是依舊點了點頭,『繼續查探!』
曹氏夏侯氏,還有將領?
莫非是曹仁移動到了這里?
不,不太可能,那會是誰?
司馬懿想著,不過并沒有什么太多的緊張神色,因為他相信自己,就算是曹仁在此,他也一樣有信心將其擊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