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可以接受他武力不如那些驃騎武將,也可以承認他手下的兵卒不如驃騎精銳,但是如今發現他的智慧,他的謀略也被驃騎軍按在地上摩擦……
他為了查清情報真偽,為了證明自己的判斷,不惜以身犯險,結果正中對方下懷!
這簡直是天大的諷刺!
他程昱,以智謀著稱,算無遺策,如今卻像一個莽撞的卒子,一頭撞進了對方精心設計的劇本里!
關鍵是對于驃騎軍的疑團,非但沒有解開,反而像滾雪球般越滾越大!
河邊釣魚的替身是否真的存在?
如果存在,其目的僅僅是迷惑和嘲諷?還是為了掩蓋更大的行動?
營地的虛實是真是假?
如果是假的,主力藏在哪里?如果是真的,主力去了何方?目標又是哪里?
對方如何能如此精準地鎖定他?
是內部有更深的細作?還是對方的情報分析能力已經恐怖到能預判他的行為?
程昱疲憊地閉上眼,傷口在疼,心更在煎熬。
他引以為傲的智慧,在驃騎這虛實難辨的迷霧和內部怨恨的毒火夾擊下,顯得如此蒼白無力。
他親自去看了,卻看得更加糊涂。
情報依舊不完整,疑惑更加深重。
溫縣,這座被他親手點燃、又被他自己困守的孤城,仿佛成了一個巨大的,荒謬的笑話。
他坐在這里,手握兵符,卻感覺自己像是一個傻子。
下一步該如何走?
是繼續固守,還是冒險做點什么?
可是要做什么?依據又是什么?
程昱第一次感覺到了自己無能為力。
在他失去了底層民眾兵卒的所有的『自愿』之后,他發現自己徹底的變成了聾子,瞎子。
那些原本被他認為是愚蠢的,遲鈍的,無能的底層百姓兵卒,才是支撐能展現他智慧的平臺基礎。
他以為登上了平臺,擁有了平臺,就可以凌駕于那些基礎百姓兵卒之上,就可以在平臺上盡情展示自我,光耀照九州,但是實際上,當構建了平臺的根基開始垮塌下去的時候,他所有的榮耀和智慧,也都一起跌落泥塵。
程昱緩緩睜開眼,目光投向案頭那份染著他自己血跡的、記錄著零碎觀察的木牘。
上面的字跡,在他眼中扭曲、跳動,充滿了無盡的嘲弄。
他第一次感到,自己距離真相如此遙遠,自己的智慧是如此的無力,而失敗和毀滅的陰影,似乎正從四面八方,無聲地合攏,要將他吞噬……
??《三國志·程昱傳》(裴松之注引《世語》):
?“初,太祖(曹操)乏食,昱略其本縣,供三日糧,頗雜以人脯。“
?這段記載指出,在曹操征討徐州期間(約公元193-194年),因軍糧極度短缺,程昱在其家鄉東阿縣(今山東聊城)籌集糧草時,在糧食中混雜了“人脯“(人肉干),以解曹軍斷糧之急。
?注意,這是在『其家鄉』!
?再強調一下,『阿縣』!
?山東,聊城!
?裴松之在注釋中補充:“由是失朝望,故位不至公。“意指程昱因此事聲名受損,導致其官位未能升至三公。
?而歷史上,大多數的史書,在描寫這些事情的時候,都會略微淡化一些,比如像是殺了很多孩童的,就會寫后來當任慈幼局去愛護兒童來中和一下。
?因此程昱這個人,在三國當中,馬猴是很不喜歡的。當然,記載此事的《世語》為魏晉野史,裴松之雖引用但未直接駁斥。陳壽《三國志》正文未提此事,可能因避諱或史料取舍。也有可能是程昱當時只是采取了極端手段,但不管怎么說,馬猴都覺得『食人者,當不得好死。』
?所以,若是一刀殺了,未免痛快了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