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誰都知道世界不完美,所以就可以將不完美當成理所當然?
因為誰都知道制度不完善,所以只要還有口吃的,還能活下去就別抱怨,就應該感恩戴德?
這種問題,顯然不同屁股的人有不同的見解。
大漢百姓不是沒給執政者時間,而是三四百年過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過去了,官府應付百姓的論調還是那個模版,不是正視問題,而是責備懷疑提出問題的人是不是別有用心。
大漢百姓也不是沒有努力去改變,綠林,赤眉,黃巾,但是都被鎮壓了,或是被利用了,然后大漢的士族子弟又指手畫腳的表示,給了你們機會不中用啊……
就像是有人覺得斐潛好,當然也就會有人覺得斐潛不如曹操。
這些覺得斐潛不如曹操的人么,大多數都是根基深厚、與曹氏捆綁較緊、或性格保守多疑的老成持重者為主。他們未必是多么信任程昱,只不過是覺得時機未到,不太同意現在就表露態度。
對于這些老成持重的人來說,穩定才是一切。
這些士族大佬們不想改。
剛主要是不想改利益分配的比例和格局,不想自己的利益在自己還活著的時候變少,甚至覺得他們下一代的利益同樣也不能少。
『糊涂!幼稚!』
于是乎,審榮聽聞這些年輕人想要動手,便是大為惱怒。
這些年來,審氏家族已經大不如前。
審氏原本是鄴城令,結果現在到了安陽,也足以證明這一點。
審配前幾年,就已經是默默無聞的死了。或許是年老,或許是心哀,亦或是什么其他的原因,反正現在審氏大不如前,完全沒有了在袁紹之時的風光局面。
而審榮,這個早幾年恨不得一步登到天上去,鼻孔天天都翹得老高的年輕人,也在一而再,再而三的沉重打擊之下,變得謹慎,小心,甚至有些神經質,渾然忘記了當年他自己也曾經莽撞過。
他現在成為了他原先最討厭的那種樣子。他已經不覺得是老制度,老士族有什么問題,而是覺得提出問題的這些年輕子弟,想要做出改變的寒門,很是令人厭煩,甚至憎恨。
『程仲德乃曹公心腹重臣,智計深遠,洞察入微!他在溫縣城頭看得真真切切,營灶有煙無食,旗幟虛設,更有河內叛逆混雜其中,此乃疑兵鐵證!河內那些小子,要么是被斐潛的替身騙得團團轉,要么就是早已暗中投敵,故意放出假消息來引誘我等上鉤!此時若輕舉妄動,開城獻降,迎來的恐怕不是驃騎主力,而是曹公大軍!屆時爾等便是叛逆之首,闔族都要為你們的愚蠢陪葬!』
審榮跳著腳大罵。
他現在已經有了妻兒,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齡,再也回不去那種一個吃飽,全家不餓的狀態,也無法舍棄妻兒,成就自我。
幾名審氏子弟低著頭,靜靜聽著審榮的怒罵,但是表情麻木,顯然是左耳進去右耳出。
年長者最喜歡說的就是『我那個年代』,而年輕人最為反感的又恰巧是『你那個年代』。年長者忘記當年他們也是如此的桀驁不馴,年輕人則是要等到磕碰得遍體鱗傷,才知道長者當年已經警告過,甚至是多次說過了長者自己當年受傷過的教訓和經驗。
啥?
溝通?
原生家庭?
矛盾,從人類誕生開始,就是一體兩面!
所有單獨說長輩的,或是單獨談晚輩的,都是在耍流氓,而將所有的責任推給什么原生家庭的,更是劉邦加張良!
『某早得了鄴城有密信,言明曹公對北線極為關注,援軍已在途中!此時站隊,稍有不慎便是萬劫不復!程仲德之信報必然已至鄴城,曹公必有雷霆手段!依我看,那些河內來的證人和崔高之流,才是真正的大患!他們這是在將我等拖入火坑!』
幾名審氏子弟相互看看,表情這才有些改變……
審榮拍桌大罵,但是也同樣透露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