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傳回,曹仁的臉色陰沉得能滴出水來。
精心設計的調虎離山,非但沒能剪除廖化這支精銳,反而折損了王平一部,挫動了軍心銳氣。
『真是好手段!』
聽取了王平的報告,曹仁一拳重重砸在案幾上,桌岸上的地圖都跳了一下。
王平低下頭,挫敗感如同毒蛇噬咬著他的心,但更深的憂慮隨之而來。他雖然領兵燒了宛城倉廩,但是那點功勞顯然不足以抵消虎落澗的失敗。
曹仁心中也是煩躁。
現在李典廖化方面已經識破了他的偽報之策,肯定會加大相互之間的聯絡,并且指定新的暗號標準,想要繼續利用挑撥李典廖化以及龐山民之間的……
恐怕就難了啊!
曹仁目光停在了王平身上,他上前扶起王平,拍了拍王平肩膀,『勝敗乃兵家常事……不必介懷,不必介懷……王校尉之前燒了宛城倉廩,也是有功的么……』
說到這里,曹仁忽然心中一動,『對了,你之前好像說……有收繳了一些宛城旗幟和兵甲,還有幾枚軍令腰牌?』
『是,正是!』王平連聲應答。
先前派去李典廖化那邊的死士,正是得了這些宛城『信物』之后,才裝扮成為了宛城兵卒。
曹仁沉吟起來。
另外一個險惡的計劃,在他腦中迅速成型。
『將軍……』王平吞了一口唾沫,『現在他們已經有了防備……再用這些……』
曹仁哈哈一笑,『沒錯!這荊北賊子有了防備……但是,荊南呢?』
北線的廖化、李典難啃,那就轉換思路,對準南面!
『來人!』
曹仁的聲音帶著一種孤注一擲的冷厲,『再挑選一名死士!要最機敏、口音接近南陽一帶的!給他換上這些繳獲的宛城軍服、兵甲!備好偽造的加急求援文書!』
一招鮮,吃遍天!
在用偽報騙過了宛城,差一點就引誘伏擊成功等經驗,讓曹仁確定了一點,別看現在荊州被南北圍困,但是這些人沒有統一的命令系統!
這是個巨大的漏洞!
當然,在被曹仁搞了一次之后,這些人多半就會意識到這個問題,然后進行修補,可是曹仁只需要一個機會!
就在這稍縱即逝的窗口期,用幾個死士的生命,去換一線戰機!
曹仁覺得很值得!
養死士,原本就是山東中原的傳統戲碼。
三國時期,乃至魏晉,死士都不是單純的亡命之徒,而是特定社會結構,也就是豪強莊園經濟體制,加上政治制度的私兵合法化,以及文化倫理的恩義報償洗腦灌輸之下,共同催生的武裝力量。
后世可能會以為死士只是『重賞之下』的勇夫,或者是臨時抽調的死囚,不可否認這些人也是死士的一部分,但是現在曹仁派出的『死士』,則是可以說是『精銳的死士』,遠非那些尋常找來,或是懸賞而來的死士可以比擬。
這種『精銳死士』不一定是有什么高強的武藝,相反,其中甚至還有很多『讀書人』。因為在漢代儒家『士為知己者死』的觀念深入人心之后,在加上家主對部曲的庇護、舉薦、賞賜等等行為,就被視為『恩義』,需『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甚至是以死相報。
或者說,這種『精銳死士』,有些類似于春秋戰國時期的『門客』演變而來,平常時日這些死士也是跟著家主一起生活,甚至全家上下都依附在家主的莊園之中,待遇也會比一般的雇工佃戶什么的要好很多,甚至有的可以比管事的待遇都好。畢竟出了事情,管事不一定要死,但是精銳死士往往就是要『以死相報』了。
這一現象直到隋唐推行府兵制、打擊門閥后才逐漸消退,但其邏輯仍以不同形式重現于歷代封建王朝的權力更迭中……
很快,一名精心挑選、身上帶著幾處逼真『戰斗傷痕』的曹軍死士,就攜帶著『宛城守將』的『血書』和作為『信物』的腰牌、軍旗碎片等物,在夜色的掩護下,繞行云夢澤,然后一路向南,朝著江陵方向而去!
文書的內容么,自然是驚心動魄……
曹操親率大軍南下,已圍困宛城,如今宛城危在旦夕!
樊城兵線被攔阻,李典廖化對抗艱難!
于是,自然是派人前來懇請徐晃,念在同為驃騎軍之下的情誼,速速發兵北上救援!
數日后,風塵仆仆、外貌凄慘的『宛城信使』,就被帶到了在江陵的徐晃面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