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南麓的草木深處,一支約五十人的小隊正借著暮色,艱難的從山腳之中走了出來,精疲力竭的癱倒在洧水河邊。
從嵩山到許縣,直線距離不過兩百里。
但是這玩意,就像是后世房地產商的畫在廣告上的『距離』……
而且能不能走,關鍵是要有水。
司馬懿不可能派遣大部隊繞行嵩山,因為大部隊不僅是會引發警報,而且對于水源依賴性太大,如果稍微偏離一些路線,三四天沒水喝,部隊就會不戰自亂。
五十人,便是已經算是極限了,而且還是司馬從斐潛支援的山地兵之中抽調出來的精銳。
即便是如此,當這小隊好不容易走出了山區,摸到了洧水邊上的時候,也幾乎是像是被曬干的肉,若是有幾十曹軍兵卒出現,便是最普通的曹軍兵卒,都能輕易的收拾了這些近乎于口渴力竭的山地精銳。
可惜啊,曹軍并沒有在此有哨點。
在經過飲水和進食之后,又經過了大半天的休整,這些山地兵精銳才算是恢復了五六成體力,然后開始試圖順著洧水尋找攻擊的目標。
不過想要襲擊曹軍的糧道,同樣也是要『碰運氣』。
這就像是后世大年三十在某些逃犯老家外線的蹲點,今年不來明年可能來,初一不來十五可能來,保不準那天就蹲草叢成功了……
這一隊的山地兵運氣也算是不錯,在外圍潛藏了十余日之后,就在干糧即將耗盡,不得不用野果和偶爾捕到的山鼠果腹的時候,他們發現了一隊沿著洧水支流行進,護衛較為松懈的曹軍糧隊時,疲憊的眼中便是重新燃起了兇光。
襲擊往往是發生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
這是人的動物性所決定的。
這一次同樣也不例外。
山地兵的目標,并不是殲滅,而是破壞。
小隊如鬼魅般從黑暗里面撲出,精準地解決了曹軍那些像是有,但是實際上還不如沒有的那些崗哨,然后將火油潑灑在糧袋和輜重車上。
火光瞬間騰起,押運曹兵從睡夢里面被驚醒,茫然失措的四處亂撞。
隨著曹軍不成規模的抵抗被迅速壓制,領頭的山地兵小隊長在確認主要目標達成后,就吹響了尖銳的銅哨。
這是撤退的信號。
他們沒有戀戰,甚至沒有試圖帶走任何俘虜,只是拿走了一些他們能拿得動的糧草,便是迅速隱入山林,只留下身后沖天烈焰和一片狼藉。
數日后,糧草遇到襲擊的消息,經過層層傳遞到達了曹軍大營。
正常來說,一兩隊的糧草被毀,對于大軍來說不算是什么天崩地裂的大事。
因為稍微經驗豐富一些的將軍,就不會等到糧草都已經吃到了紅線以下,才急著跳腳要運糧草,所以運糧隊也不太可能一次性運輸太多的糧草。
這樣一來,即便是損失了一兩隊,問題也不算是很大。
畢竟糧道漫長,而在大漢這種環境下,什么事情都可能發生。
比如冷鏈沒保鮮,還沒到手就壞了呢?
唯一讓曹操不爽的事情,就是他發現糧隊被攻擊,是驃騎軍滲透進來的小隊人馬所為!
這也是為什么下層的官僚會一層層上報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