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夜襲『應該』是驃騎軍的『老傳統』了。
驃騎軍在早中期,采用夜襲戰術,確實是取得了不少優異的戰績,良好的戰果。
但問題是……
熊孩子的下鞭腿,并非是萬試萬靈的妙藥。
就像是春秋戰國之時,孫子將旁人打得跟孫子一樣,那些招式在后世某些鍵盤俠嘴里就跟兒戲一般,但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大多數將領都沒見識過。
司馬懿也搞過好多次的夜襲,效果也算是大概率不錯。
然而,司馬懿在思索了片刻之后,卻是緩緩地搖了搖頭,『不可。』
那軍侯一怔,急道:『機不可失啊!此時曹軍士氣崩壞……』
司馬懿抬手打斷了他,目光掃過城外夜色混沌,地形復雜的山谷,『今日之退,陣型未亂,徐徐而去……顯然還有余力……某料那山谷之中,夜間必有精兵伏于暗處,專等我軍輕出……若是夜襲,非但不能建功,恐反中其埋伏,徒損兵力……』
司馬懿的判斷并非憑空而來。
他和荀彧,已經交過手了,知道荀彧的深淺。
這軍候貿然上去就要捅荀彧的菊花,豈能是那么容易?
而且司馬懿腦海里面也閃過了在鬼哭隘口的教訓。
因急于求成,低估了曹軍行動的果決與狠辣,導致寶貴的火炮盡喪。
那次的痛,刻骨銘心。
如今的司馬懿,雖然談不上什么驚弓之鳥,但是每一步也變得謹慎起來,反復權衡,如履薄冰。
『哈!該不會是司馬被曹軍嚇壞了吧?』那軍候或許是因為立功心切,或許是覺得自己援救司馬懿,算是司馬懿的救命恩人,現如今提出夜襲這個如此強有力的戰術,竟然被司馬懿否決了?
叔叔能忍么?
嬸嬸能忍,哦,司馬懿能忍。
他寧愿被譏諷為怯懦,也絕不愿再因冒進而付出無法承受的代價。
聽聞了那軍候的嘲笑,司馬懿非但沒有動怒,反而是詳細解釋,將他和荀彧這些日子,從鬼哭隘口的作戰,直至太谷關當下的過程,簡要敘述了一遍。
王昶聽完,思索片刻,便是深以為然的點頭贊道:『仲達兄思慮周詳,持重老成,昶不及也。曹軍狡詐,確不可不防。』
見王昶也同意不進行夜襲,那軍候自然也就沒有什么話講。
畢竟那軍候是屬于王昶帶來的,自然是要聽從王昶的指揮。如果說王昶同意夜襲倒也罷了,現如今王昶司馬懿都否決了夜襲戰術,軍候自然也不能抗令,只能是悻悻退下。
王昶替那軍候給司馬懿行禮道歉。
司馬懿自然擺手說不必云云。
王昶又是說了兩三句客氣話,說司馬懿如今經歷戰事,更見大將風度等言。
司馬懿也稱贊王昶。
兩人相互吹捧了幾句,方是將這個小矛盾給抹去。
別看這種繁瑣的經過,實際上卻是有其必要。
如果說司馬懿如今兵強馬壯,又是多經戰陣,那么王昶就算是帶了更多軍候來,也不敢在司馬懿面前炸刺……
可是現在司馬懿可謂是殘兵敗將,又得王昶援軍到此地,才能支持下來……
司馬懿臉上掠過一絲難以察覺的苦笑。
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