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主以要給先王發喪,國中不宜大張旗鼓的舉行盛典為由,拖了王妃半年,才封了她王后。
王妃本以為自己苦盡甘來,坐上一國之后,自己的情況就會變好了,也更有權力整治曉白了。
卻沒有想到,國主立后不久,立刻封了曉白為貴妃,位同副后,只比她低了半頭。
王后非常氣憤,她這個王后還活著,還有三個兒子,怎么就封了貴妃?讓她情何以堪?
在宮中等了月余,都沒有等到國主來她的王宮,忍不住沖到勤政殿,質問國主為何要這么做。
“貴妃做了很多的功績,在國中也很有威望,素來賢德,這是她應得的。”國主淡淡地看著自己的王后,情緒上沒有任何的波動。
“賢德?你還記不記得我是你的正妻?”王后情緒有些失控,這句話幾乎是吼出來的。
國主情緒不悅,“我自然記得,所以你要求我封你為后,我已經封了,你還有什么不滿?
這些年來,曉白一直陪著我,為我做事,我若不封賞她,國中的人要如何看我?
難道就為了照顧你的情緒和面子,孤就要成為眾人眼中一個無道的昏君?”
這話有些重了,王后注意到自己的失態,連忙彎腰行禮,“臣妾不是這個意思,只是慣例,宮中有王后在,是不會封貴妃的,因貴妃的職位有管理之權,與臣妾的后權有些沖突。
臣妾擔心日后與貴妃有意見沖突之時,會讓局面變得難堪,所以才來求見陛下,完全是為了后宮的穩定著想啊。”
她的意思是一山不容二虎,封貴妃之事已成定局,無法改變。
只能請求王上奪了貴妃的管理之權,讓貴妃當個有名無實的妃子,也算是她這個王后忍讓了。
不得不說,王后對自己的地位還是有些盲目自信的。
她的父親是溪國司禮,從小難免受禮制思維影響,認為嫡庶不可亂,她是王后,當然比曉白這個庶妃的地位高。
這樣的思維就有些過于僵化了,未能考慮到人心并不是這么簡單的,在規則之外,難免有偏心偏愛。
三王子現在的心完全偏到了乖巧懂事又美貌,為他帶來極大助力的貴妃身上,面對王后這樣自以為是,拎不清的態度,日漸厭煩。
“這個你不必擔心,貴妃半月前已經跟孤說了。溪國剛經歷戰亂,死傷無數,國中有大量怨魂產生,時間長了會為禍國家。
她是修道之人,不忍見這些孤魂野鬼在人間痛苦,愿往神廟山,日夜祈禱,參與法事三年,愿這些死去的人,早日安息。
孤同意了,她以后不會常住宮中,你不用擔心她會危及你的權力和地位。”
王后沒有意識到,國主說到“權力與地位”時加強了語氣,她疑惑道:“妹妹要三年不在宮中,住在神廟山?”
這樣豈不就是放棄了爭寵,等于自我放逐?她又在打什么主意?
國主面無表情答道:“是。”其他的細節,也不必與王后說了,到時候她就知道了,避免壞事。
“既然妹妹有此善心,臣妾也是非常贊同的,會為她準備好在神廟的一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