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吃完飯,便坐在一起看電視。
趙雅之看見電視廣告里面預告下一個節目是獅子山下,便走進廚房說道“媽咪,你去看電視吧,我來洗。”
趙媽媽欣慰地道“乖女,還是你知道心疼我。”
她擦了擦手,把廚房交給趙雅之,便出去了。
其實碗已經洗得差不多了,再清洗一遍即可,趙雅之很快干完,又洗了點水果,走出廚房,就聽見電視里面正在唱著“放開彼此心中矛盾
,理想一起去追。同舟人誓相隨,無畏更無懼”
趙雅之詫異地道“怎么電視里也在放這首歌”
趙陽明道“獅子山下加了一個片頭曲,這首歌寫得真不錯,歌詞很有涵義。”
因為旋律簡單,朗朗上口,唱第二遍的時候,趙陽明竟然跟著哼唱起來。
趙雅之把水果放在桌上,說道“爹地,你的明報呢,借我看一下。”
“在書房,你自己去拿吧。”
趙雅之哦了一聲,走進書房,從書桌拿起一疊明報,很快找到那篇叫做鐵血天驕的,作者署名赫然就是楊葉。
“這個楊葉,不會就是他吧”
趙雅之喃喃地說了一句,仔仔細細地從頭看了起來。
鐵血天驕文筆流暢,劇情也很吸引人,講的是南宋的淮安王前往合州督軍,被人刺殺。一個叫梁文靖的少年和淮安王長得很相似,淮安王的手下害怕淮安王的死訊傳出,會動搖軍心,就脅迫梁文靖假冒淮安王,李代桃僵,魚目混珠。
梁文靖自然不干,一路上想方設法逃跑,鬧出許多笑話。
趙雅之看到梁文靖因為來自北方,沒吃過螃蟹,第一次吃“醉蟹”,也不剝殼,張嘴就咬,吃得咯吱咯吱的,為了面子,還大贊外酥里嫩,當真好吃。不由得笑出聲。
這時蕭玉翎出場了,她見梁文靖吃螃蟹不剝殼,囫圇吃。也有樣學樣,伸手就抓起一只,放在嘴里咬了一口,反手就給文靖一個嘴巴,喝道“你是蠢豬么,這也能吃”
“哈哈哈”趙雅之拍桌大笑。
只可惜報紙版面有限,到現在也只連載了三回,趙雅之花了半個小時就看完了。她有些意猶未盡地走出書房,恰好獅子山下也放完了,楊葉唱的那首獅子山下,竟然又在片尾響了起來。
趙雅之默默聽了一遍,拿了衣服去沖涼。躺在床上,翻來覆去地睡不著。
想著那首歌,想著那篇,想到那天發生的事情,想到那雙白色的平底鞋
楊葉真的是他么
楊葉一首獅子山下大熱香江,唱到街知巷聞。
明報那邊,讀者們關于鐵血天驕是不是金庸披馬甲寫的新書的爭論,也在獅子山下這首歌大熱之后塵埃落定。
因為這一歌一文,作者都是楊葉,而明報總編潘粵生也親口證實,兩個楊葉是同一個人。
潘粵生這廝雞賊得很,剛開始大家爭論鐵血天驕是不是金庸披馬甲寫的新書的時候,他對記者含糊其辭,任由民間炒作,使得明報銷量一路高漲。
其實明眼人都看得出,這的水平離金庸還差著點意思,不可能是金庸寫的。
有人甚至在報紙上撰文,進行了詳細的分析,舉出各種證據,斷言此文必然不是金庸寫的。
洋洋灑灑幾千字,又騙了一波稿費。
但不管怎么分析,金庸本人暫時不在香港,潘粵生又含糊其辭,終究是沒一個權威的說法。
現在好了,獅子山下這首歌一出,大家都知道,鐵血天驕的作者是一個年輕人了。
于是,這個橫空出世的楊葉,又引發了大討論。
他究竟是何許人也何以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能夠憑著一歌一文,聲名鵲起。
由于港英政府推行的去中國化政策,國語,吳語,閩南語,客家話、四邑話在幾年時間內迅速消退,粵語成為主流。
電視電影開始以粵語來拍攝,但粵語歌卻還沒有成為主流。
忽然之間,電視和電臺紛紛播放這么一首高質量的粵語歌,想不引起轟動都難。
獅子山下引發轟動后,全香港都在找楊葉。
可是,卻沒有人敢去找楊葉。
因為坊間傳聞,他住在九龍城寨。
那地方,社團聽了都搖頭,條子都不敢擅自闖入。
不過,這個消息卻讓楊葉變得更神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