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靜怡問道“為什么”
王組賢笑嘻嘻地說道“我知道,因為電影里有很多葉哥哥和青霞姐姐親嘴的畫面。”
蕭瀅瀅嘆了口氣,無奈地道“葉哥哥真是太花心了,又和青霞姐姐親嘴,又和麗君姐姐親嘴。”
心里卻盼望著自己快快長大,和葉哥哥親嘴。
楊葉找到胡金銓和江志強,詢問賣片的情況,江志強高興地道“我們對比少林寺加價10,結果還搶破頭了。對于同一地區的片商,我本來想讓他們競標的,不過楊少你說前期主要是鞏固渠道,所以我們還是和原來的片商合作,也沒有坐地起價。前提是,他們必須購買我們其他的電影。”
楊葉點點頭,贊道“這個策略好”
對于楊葉而言,光是一兩部電影賣得好,并沒有什么意義。
他的目標是要形成矩陣,培養各地市場看香港動作片的習慣,打出品牌效應。
陳龍和洪京寶的功夫電影都是非常精彩的,只不過缺少發行的渠道而已。
比如陳龍的醉拳,原時空在日本大賣28億日元,卻沒有在美國上映過。
這就是由于早期的香港電影沒有海外發行渠道,而造成的巨大損失。
香港電影最成功的一次,是在1982年,少林寺在戛納賣出了一百多個市場,獲利一千萬美元。
可惜的是當時的中原電影公司后續沒有成功的作品跟進,不僅錯失了打開全球市場的絕佳機會,而且還把李聯杰給耽誤了。
李聯杰人生中最好的時光蹉跎了十年,直到1991年,年近三十,才靠黃飛鴻系列重新崛起。
然而那時候已經是港片最后的榮光了。
楊葉卻不一樣,提前八年用少林寺打開全球市場,隨后一部精武英雄,一部臥虎藏龍持續跟進,進而取得了海外發行商的信任,利用這個機會,將自己公司的電影源源不斷地輸出海外,形成矩陣。
最終的目標,就是使得白楊影業的樹形片頭變得如同迪士尼城堡、華納盾牌一樣,在全球觀眾的眼里都耳熟能詳。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楊葉對電影的選擇都是費了一番心思的。
在原時空,這三部電影在香港的票房其實并沒有十分出色,除了少林寺進了年度第四,后面兩部都是馬馬虎虎。
但在海外都有出色表現,少林寺直接賣瘋,臥虎藏龍口碑票房雙爆,精武英雄在海外也賣出一億港幣的票房,還被時代周刊評為最偉大的功夫電影。
也就是說,楊葉選擇這三部電影,一開始就是沖著海外市場去的。
至于本土那點湯湯水水,楊葉其實不怎么看得上。
為此,當初跟嘉禾談判的時候,他甚至愿意放棄本土票房分成。
現在楊葉提前和新線影業搭上了線,把醉拳拿到北美上映,結果賣了八百多萬美金的票房,簡直賺翻。
而醉拳在歐洲取得的票房也不錯,這次來戛納,白楊影業帶了陳龍的新片過來,大家都是搶著要,其實根本不用和臥虎藏龍捆綁。
被捆綁的是洪金寶的新片,他現在沒啥名氣,只能搭著賣。
不過楊葉無所謂,能賣出去就行。
說起來,好萊塢的全球市場也是一步步培養起來的。
80年代的時候,好萊塢在香港連個屁都不算,90年代后期就把香港電影吊著錘了。
當然,好萊塢牛逼的原因有很多,培養觀眾的觀影習慣只是眾多因素中小小的一個。
楊葉要做的就是,趁著好萊塢還沒有席卷全球,香港電影風頭正盛,盡量把優勢擴大一點。
楊葉一出現在紅毯,立刻受到巨星般的待遇,各種鏡頭對準他拍個不停。
人群里不時有人喊著他的名字。
楊葉對挽著自己胳膊的林清霞說道“淡定,微笑,看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