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京劇是講北方話的,在香港自然沒什么人看,為了謀生,他們中的一部分人選擇主動融入。
比如袁小田,他就主動將京劇的舞臺武功,帶給了粵劇使用。
而另外一部分閑著沒事干,就開館授徒,那時候一些窮苦家庭,孩子養不活,沒地方去,就送去學京劇。
那時候香港有四個京劇學校,分別是于占元的“中國戲劇學校”,唐迪的“東方戲劇學校”,粉菊花的“春秋戲劇學院”、馬承志的“中華戲劇學校”。
那時候香港的電影界正面臨轉型,張徹的獨臂刀橫空出世,瞬間將大眾審美習慣從柔美轉變為陽剛,動作指導這個職業也正式誕生。
這時候,電影界需要大量的動作演員和替身,而四大京劇學院的學生們也正好長大。于是兩幫人自然而然就走到了一起。
后來華語電影著名的動作指導,九成都是從香港的四大京劇學校出來的。
原本在李小龍死后,功夫片就迅速衰落,低潮了五年。
龍虎武師們一度沒有工開,只能跑去送外賣,開黑車,甚至還有人去賣血。
直到劉家良,洪京寶上來了,功夫片才重新繁榮。
不過現在不一樣,李小龍剛死不久,楊葉就穿越而來,接過了他的大旗,而且干得更加出色。
楊葉將功夫片的低潮期縮短到了一年半,從1975年楊葉的少林寺上映之后,到處都在拍功夫片。
龍虎武師們的生意一下就變得紅紅火火,開工都開不完。
楊葉不僅讓這些人有活干,還主動傳授大家各種拍戲的技巧,在這些人的眼里,就如同救世主般的存在。
而楊葉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八十年代真正的功夫片大潮提前做準備。
雖然有神威輔助,但是為了保持身體的協調性,楊葉自己每天也要練兩個小時。
當然,格斗方面他也不會放松,一旦有空,他就會找香港的格斗高手練兩下。
現在倒是不用到處跑了,自從賓尼來了之后,兩人基本上每天都會對練。
此時,楊葉雙腳不丁不八地站在地上,賓尼試探一番之后,十分謹慎地沖著楊葉的面門使出了一記刺拳。
然而這一拳剛剛打出,楊葉就已經后發先至,鬼魅似的一閃,避過了賓尼的一拳,單手按在了他的胸口。
賓尼后退一步,頹然道“還是不行。”
楊葉收手,笑道“休息一下。”
兩人找了個凳子坐下。賓尼喝了口水,說道“我覺得你功夫有點像布魯斯李的截拳道。”
楊葉道“你見過李小龍嗎”
賓尼搖搖頭,說道“我沒見過他,但我跟他的弟子喬劉易斯交過手。”
喬劉易斯在認識李小龍前,是美國武壇有名的空手道武師,曾數次獲得美國空手道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