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葉加陳龍三兄弟,再加上首部時裝功夫片的噱頭,威力果然不是蓋的。
一經上映,票房就被瞬間引爆,在電影上映前一天,電影院就已經大排長龍,甚至有黃牛幾十張幾十張的買,還有人為了搶票擠爆了售票廳的玻璃,那場面不亞于后世的水果新品發布會。
相比外星人的脈脈溫情,這種逗比搞笑,打的又熱鬧無比,還有美女可以看的電影還是更適合香港人的胃口。
于是,外星人剛剛打破票房記錄,屁股還沒坐熱,就被快餐車給超了。
香港第一部時裝喜劇動作片是1982年的最佳拍檔,創造了264萬的觀影人次,相當于當時一半的香港人去看了這部電影。
從那以后,傳統的民初功夫片就基本消失了。
現在,第一個吃螃蟹的變成了快餐車,而且一上來就提煉了陳龍電影致勝關鍵的九大要素,更加入了跑酷元素,威力果然不是蓋的。
快餐車在白楊院線足足上映了43天才下畫,創造了1820萬的票房,成為香港影史冠軍。
而外星人的最終票房只有1450萬,比快餐車少了370萬。
更為恐怖的是,快餐車調動了230萬觀影人次,達到香港總人口的48,接近一半的香港人看了這部電影。
楊葉接連導演兩部電影,自己沒有在電影中露面,卻接連打破票房記錄,讓香港媒體不僅感受到了陳龍三兄弟合體的威力,更是直呼楊葉不可戰勝
楊葉卻暗自感嘆終究還是差了一點,如果不選快餐車,選五福星的話,應該是可以超越最佳拍檔的紀錄的。
不過楊葉并不后悔,因為選快餐車就是為了加入阿佳妮,從此幫助陳龍打入法國市場,選五福星的話,就沒這個效果了。
而且香港的電影記錄也就那么回事,誰愛破誰破去,就算最佳拍檔破了香港紀錄,也只是在香港牛逼,全球范圍內還是陳龍的票房更高
在香港的主流報紙上,外星人和快餐車,哪部電影更加精彩,也是吵破了頭。
這么好的話題,各路知名作家都跑來恰爛錢,報紙也樂得看他們打嘴戰,更是推波助瀾,以此大賺銷量。
以東方日報為代表的市井人士自然是支持快餐車,電影嘛,熱鬧精彩,才是王道。
而以明報為代表的知識分子則是力挺外星人,這幫人對電影各種解構,什么人文關懷,映射冷戰啊之類的,全搞出來了,看得人一愣一愣的。
快餐車剛一上映,陳龍三兄弟帶著阿佳妮去港澳各大戲院跑路演,所到之處,皆受到熱烈歡迎,他們甚至去了一趟臺北。
楊葉自己則加班加點,和鄧麗珺把淡淡幽情的v給拍完了。
九月初,楊葉帶著快餐車全體主創奔赴法國,為法國首映宣傳造勢。
百代公司對這次和楊葉的合作非常滿意,快餐車在香港上映之后,成功引爆票房,接著又在東南亞一片飄紅。
世界各地的購片合同紛至杳來,讓百代公司賺了個缽滿盆滿。
最為重要的是,這部電影讓阿佳妮這個法國女星成功打入了亞洲市場。
阿佳妮驚人的美貌讓她在整個東南亞人氣暴漲。
雖然說東南亞的市場百代雄雞未必看得上,但再加一個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日本呢
這就是百代如此重視和楊葉的合作,在電影拍攝期間一切便利的原因了。
在好萊塢沒有制霸世界之前,在法國最受歡迎的有兩種電影,一種是裝逼的文藝片,一種是扮蠢的喜劇片。
法國人為影壇貢獻了一個經典喜劇套路,即一個正常人配上一個傻子,兩人由此引發無數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