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80年開始,在臺灣民眾的強烈要求下,兩岸開始通信、通航、通商,交流日漸頻繁。
林維良開始不停地往老家寫信,希望能夠得到家人的消息。
只可惜他的父母早就死于一場饑荒,而林維云夫婦帶著小林莉逃荒,一路到了黑龍江省雞東煤礦,在那里安頓了下來。
所以,林維良寄的信全都石沉大海,杳無音信。
林清霞家的事情,只是那個時代的一個縮影。
最終,林清霞用自己巨大的影響力,替父母找回了女兒。
而許多普通人,卻一輩子都尋不到親人的消息,只能在無盡的遺憾中走完一生。
在高雄的一家軋鋼廠拍完外景后,林清霞留在了臺灣。
她另進了一個劇組,拍攝電影碧血黃花。
這是軍教片,必須要拍的。
這電影講的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的故事,林清霞飾演革命烈士林覺民的妻子陳意映。
經過友好協商之后,林清霞給出一個月的檔期,碧血黃花劇組同意先集中拍攝她的戲份。
徐風也返臺客串了這部電影,她演的是秋瑾。
徐風那種英姿颯爽冷若冰霜的范兒,飾演鑒湖女俠正合適。
楊葉則帶著劇組返回香港,開始拍攝未來戰爭的部分。
老鐵等人按照楊葉的圖紙打造出來的t1戰地機器人,樣子非常拉風。
在楊葉給出的設定集中,人類在早期研發機器人的過程中,始終無法制造出完善的雙足步行軍用機器人。
因此,在2000年誕生的t1機器人,安裝了類似坦克般的履帶。
這讓t1在松散的瓦礫和崎嶇不平的地形上具有出色的抓地力,機動性和速度。
作為終結者機器人系列的始祖,t1是第一代完全自主的地面進攻系統。
它會自動在戰場上收集情報識別敵人,并予以強大的火力攻擊。
t1安裝有各類聲音,熱量,運動傳感器和激光束瞄準系統,它能夠感知敵人的存在。
t1的攻擊系統則由兩側延伸的機械臂上安裝的加特林機槍組成,每分鐘可發射3000發貧鈾彈。
但作為原型機,t1的弱點也很明顯裸露的液壓系統和內部結構使得t1在受到精確攻擊時非常脆弱。
落后的傳感器也使得目標識別不是非常精確,如果人類目標保持靜止與沉默,并利用周圍放置的任何高溫物體來掩蓋熱信號,t1則不會檢測到人類目標。
楊葉拍攝的未來戰爭場面,人類正是利用t1的這個弱點,和機器人大軍展開戰斗。
不過,光是發射子彈,無法體現未來戰爭的科幻感和慘烈程度。
于是,楊葉又在戰場上加入了t1的升級版t4。
t4增強了裝甲,減少了內部脆弱結構的暴露程度,兩個機械臂的加特林機槍也換成了等離子激光炮。
這玩意兒在電影上視覺表現就是會biubiubiu,發出五顏六色的光束。
卡梅隆當初制作終結者的時候,這不過是一個投資幾百萬的b級片而已,誰也沒想到后來會搞那么大。
而后的“終結者宇宙”,是一步步慢慢完善出來的。
不僅有電影,還有漫畫,游戲等大量的衍生作品。
現在楊葉來制作這個系列,他一開始就沖著i運營去的,所以各方面的考慮自然比原作要完善得多。
在電影的制作上,也比卡梅隆要精細得多。
卡梅隆那時候是個新人,經費少,工期短,能湊合的就湊合。
楊葉已經是個著名導演加動作巨星,他擁有自己的票房基本盤。
經費、時間這些方面都十分寬裕。
雖然楊葉版終結者真正用于制作的經費只有兩千萬港幣,但考慮到通貨膨脹和香港的物價和用工成本,實際上比卡梅隆版終結者的六百萬美元要高得多。
就在楊葉天天蹲在攝影棚里磨戰爭戲的時候,他迎來了一位客人,異形的導演雷德利斯科特。
“嗨,尼克,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