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地八十年代公認票房過億的電影有四部,神秘的大佛、喜盈門、白蛇傳和少林寺。
在這四部電影中,白蛇傳、喜盈門觀影人次都超過八億。
少林寺其實是四部電影中最少的,觀影人次達到57億。
根據中影老總胡建的工作總結報告,當時放電影一共有三種規格的放映機,其中35膠片機主要在城市放映,平均票價1毛,少林寺的城鎮觀影人次三億多。
另外兩種規格是在農村,大多免費,兩者相加的話,少林寺的總票房不會超過4000萬。
少林寺主要牛逼在海外影響力巨大。
1982年,中原電影公司在戛納擺攤,少林寺受到空前歡迎,賣出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版權。
隨后在多國引發觀影狂潮,比如在日本票房達到28億日元,波蘭的觀影人次刷新紀錄等。
有人把少林寺的票房高歸結于中美建交,電影里展示的中國風景引發了海外游子的思想之情什么的,都是純扯淡
中美建交跟波蘭沒關系吧波蘭沒有中國的海外游子吧還不是被少林寺給征服了。
少林寺牛逼在它里面的功夫打斗在當時的世界影壇獨一無二,精彩絕倫。
其實左翼電影公司的電影大多是在國內拍攝的,都樂衷于展示國內的風景名勝。
比如張鑫炎1980年導演的白發魔女傳在黃山實景拍攝,這風景夠好了吧
結果票房也就百萬,在東南亞發行無人問津。
兩年后,張鑫炎帶著少林寺在香港上映,票房暴漲到1600萬港幣,隨后橫掃全球。
這只能說明李聯杰、于承惠、于海、計春華等武術家們牛逼,為動作電影開創了一條新的道路,把世界人民都看嗨了。
說回神秘的大佛,這是一部值得被銘記的電影,因為它開創了中國商業電影的先河。
在當時,因為太過超前,上映之后受到了猛烈的抨擊。
不少人持續不斷地給“大佛”戴帽子,聲稱影片“用瞎編硬湊的離奇情節瞞哄觀眾,用庸俗的形象和噱頭敗壞人們的胃口”等等。
這導致中影停止了制作拷貝,許多人認為這部電影不能上映了。
但最終,制作的300多個拷貝還是投入到了市場,1981年7月上映之后,上座率空前,觀眾反應極其熱烈,人們想方設法的去看這部電影。
許多觀眾給中影寫信表示“如果神秘的大佛遭禁演,我們會像電影中的海能法師保衛大佛一樣,保衛這部影片。”
1985年,環境稍微寬松一點后,神秘的大佛再次上映。根據中影老總胡建的工作報告,放映一年零四個月,觀影人次達到四億零三百二十一萬。
1985年,中國電影代表團訪問歐洲,不少城市都上映了神秘的大佛,觀眾的反應也非常強烈,許多人觀看之后跑到四川去旅游,就為了看看樂山大佛。
楊葉給關芝琳拍了不少照片,又租了條船近距離欣賞了一下大佛,才意猶未盡的進城,根據劉小慶之前留的地址,很快找到了大佛劇組住的招待所。
劇組在外拍戲還沒有回來,楊葉拿出港澳辦開的證明,還有峨影廠開的介紹信,分分鐘就住了進去。
在這種小城市,國營企業的招待所比那些旅館要干凈多了。
由于楊葉和關芝琳是香港同胞,招待所的接待規格那是相當的高,所長親自出馬,房間里的設備都換新的。
兩人早已饑腸轆轆,楊葉也懶得等劇組的人了,問道“劉所長,咱們招待所有飯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