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點點頭,1000萬的確很多了,以前他們拍一部古龍電影,改編權也就給個幾萬港幣。就算把古龍的全部拍一遍,也不過幾百萬而已。
“你親自去一趟臺灣跟古龍談,買斷之后如果他想繼續拍電影,我們可以給他投資”
方逸華眼前一亮“這倒是個好主意”
隨即又黯然地道:“不過現在想找也找不到了,他前段時間拍的楚留香電影上映,賺了點錢,又消失不見了。“
古龍這廝一有錢就會躲起來吃喝嫖賭,在這個通訊不發達的年代,想找到他基本不可能。
他出現在大眾眼中,正經寫書、寫劇本、拍電影,那一定是因為沒錢了。
臺灣早年流行一種薄本的武俠,封面簡陋,紙張粗糙,每本刊登三四萬字,售價低廉。
因為便宜,這類非常暢銷,連中學生也有錢買來讀。
其實這是出版社的一種銷售手段,一部武俠都有數十萬字,往往分為十多二十幾集陸續發行。雖每一本價格便宜,但買上十幾本甚至幾十本自然就貴了。
古龍就發現了其中的商機,開始大薅資本家的羊毛。
這廝先寫一個幾萬字的開頭,然后拿去賣給出版社。
出版社一看,臥槽,寫得這么好買買買
古龍卻要求出版社預支整套的稿費,否則老子就去找別的出版社了。
出版社只得妥協,結果古龍拿了錢就直接消失,不知道躲到什么地方花天酒地去了。
而書只出了一兩冊,讀者看得正過癮,下面沒了,憤而找出版社討要說法。
出版社找不到這個老太監,只好找人代筆,繼續把坑填完,這就是古龍的大堆代筆甚至偽作的原因。
邵逸夫無奈地道“那就等等吧,他沒錢了會出來的。”
在原時空,是先有金公主院線,然后才有新藝城公司。
金公主有兩個老板,一個是雷覺坤,一個是伍兆燦,他們兩人都是九龍巴士的股東。
在新藝城牛逼起來之前,金公主被嘲笑為玻璃院線,因為上映的都是一些爛片,票房沒眼看。
在本時空卻發生了一些變化,由于白楊院線經常租賃麗聲的院線映片,所以金公主最終沒有成立起來。
因為麗聲的雷覺華覺得這門生意很穩妥,另組院線,找不到片源反而麻煩。
對于雷氏家族來說,穩妥其實是最重要的,富二代只要不創業,怎么嗨都行。
雷覺華是雷覺坤的大哥,雷覺坤無法反對,直到去年年底雷覺華去世了,雷覺坤執掌了雷氏家族的大權,才開始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
麥嘉、石天、黃百鳴三人,開著一輛卡羅拉,緩緩從雷覺坤家中出來。
剛才,他們和雷覺坤一起吃飯,重新劃分了新藝城的股權。
兩個月前,雷覺坤和麥嘉合組了一家“影城電影公司”,雷覺坤持股51,麥嘉持股49。
麥嘉這個人,在外面留洋回來的,他在美國的時候是個嬉皮士,很看不慣香港階層分明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