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后世看來平平無奇的設定,現在看來卻創意十足,極富開創性,讓雅達利的一群人大開眼界。
凱爾說道“看來,楊先生也是一位電子游戲愛好者”
“是啊,閑來無事,喜歡玩兩把”
僅有一個游戲顯然是不夠的,楊葉的“創意”有很多,不過他沒興趣手把手的教這些人做事,拿出一款魂斗羅已經很逆天了。
楊葉還需要更多的游戲公司為雅達利的主機制作游戲。
楊葉說道“我聽說,這些年有不少人了離開了雅達利,有些人還創辦了自己的游戲公司”
凱爾的表情有些唏噓,曾經有很多牛逼人物在雅達利上班,他們后來都走了,比如喬布斯。
雅達利推出2600家用主機后,業內稱王,更是狂得不行,在公司的發展上故步自封,更多的人受不了離開了。
這些人離開后,很多都創辦了自己的游戲公司,其中一些在后世影響巨大,比如動視公司。
雅達利最開始的做法是打壓這些游戲公司,比如禁止他們制作的游戲登陸自家的主機。
雙方斗來斗去,內耗嚴重,浪費了大量的精力,這也是雅達利倒閉的原因之一。
楊葉給出的方案是化干戈為玉帛,大家合作,有錢一起賺。
楊葉對凱爾說道“我需要你去接納這些游戲公司,把他們全都聚攏起來,成為雅達利的供應商,如果他們有好的項目,但是資金上有問題,那就入股,對他們進行投資”
“在利潤分配上,改為分成的形式,如果一家游戲公司做的游戲大受歡迎,那么它理應獲得更多的收入。”
雅達利之前的模式是游戲公司做出一款游戲,它就出一筆錢買下來,之后這個游戲賣了多少卡帶,盈利多少,就全是雅達利的,和游戲制作公司無關。
所以游戲公司制作游戲的時候,經常都是粗制濫造,只求能賣出去就行了,做好了反而不劃算。
通常玩家買回去之后,幾下就玩膩了。
而雅達利呢,為了讓玩家有新鮮感,只能不斷地推出新游戲。
結果游戲越來越爛,玩家膩得越來越快,雅達利發行的游戲就越來越多,陷入一個死循環,終于導致崩盤
楊葉最后說道“我們要建立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讓那些第三方游戲公司能夠依附我們而生存,只有讓他們賺的越多,我們才能賺的更多。
這樣才能形成良性循環,激發這些游戲公司的積極性,制作出更多優秀的好游戲,讓我們賺到更多的錢。”
楊葉的話,在座的人未必不懂,只不過這年頭就是這樣,只管自己當大老板,一人賺得缽滿盆滿。
其他人全是尼瑪的打工仔,喝口湯的資格都沒有,別說跟著吃肉了
香港的邵氏就是這樣,摳得一批,旗下的員工多賺一毛錢,就好像割了他的肉似的。
張徹、胡金銓這樣的邵氏功臣,以前不知道幫邵氏賺了多少錢。
結果退休之后全都窮困潦倒,飯都沒得吃,還要靠昔年的弟子們接濟,養老
楊葉的經營策略就是開源,而不節流,不靠壓榨員工賺錢。
這個道理在后世說來一文不值,人人都懂。
只不過,道理歸道理,懂歸懂,后世能做到的人都不多,更別說如今這個年代了,這是需要很大的魄力的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