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京寶和麥嘉聚在一起搞最佳福星這件事,楊葉根本沒當回事,反正洪京寶已經走了,他只是打了個擦邊球。
但是新藝城那幫人卻氣得要死,麥嘉是新藝城的老板之一,自己出去撈外快,還踏馬蹭公司i,這算怎么回事
本來新藝城那幫人就因為分贓不均,彼此心里有怨氣,麥嘉這下更是徹底激化了矛盾。
新藝城的矛盾不僅僅是在麥嘉、石天、黃百鳴這三個股東,以及幕后老板雷覺坤身上。
他們臺前和幕后之間,也是矛盾重重。
臺前的演員們覺得,票房賣座都是靠我們,我們多拿錢是應該的。
幕后的導演們又覺得,沒有我們拍片子,你們賣個屁的座。
一直沒有一個合理的分配機制。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人開始出走,比如黃百鳴的徒弟高志森。
高志森想拍一部富貴逼人,講香港小市民中了六合彩發大財之后的變化。
黃百鳴就不同意,因為當時香港飛速發展,正處于黃金時期,人們充滿自信,更喜歡華麗麗的東西。
拍電影,演員要選最靚的,風景要選最美的,服裝要選最華麗的,否則的話就是在抹黑香港。
咦是不是很熟悉的感覺
黃百鳴把這種電影稱為“靚衫片”,而富貴逼人講底層,講小事情,沒搞頭,是“爛衫片”。
高志森一氣之下去了德寶。
最佳福星之后,麥嘉、石天、黃百鳴三個人開始冷戰,彼此不說話。
在辦公室里就各自看報紙,基本上無法決定東西,之前的集體創作模式自然也搞不下去了。
于是就開始單干,名義上仍舊掛新藝城的牌子,但是電影就各拍各的,互不干涉。
這時候三人之間的差距就出來了,黃百鳴最強,八星報喜系列吃得快撐死。
麥嘉也不錯,聯合林嶺東搞出了“風云”系列,非常賣座。
石天是演員出身,他的創作能力最薄弱,離開黃百鳴和麥嘉根本不行。
殺死比爾2在香港上映沒多久,阿佳妮繼續前往歐洲宣傳電影。
楊葉則帶著王組賢,和讓雅克匯合,抵達了莫斯科。
此時的蘇聯,由于“勛宗”那老犢子帶頭搞貪污,官員都是終身制,甚至明碼標價,賣官鬻爵,使得整個國家變得腐敗不堪。
一邊是老百姓苦不堪言,一邊是黑海的度假別墅拔地而起。
雖然依舊是世界性的大國,但是外強中干,危機重重。
楊葉在世界影壇還是有點排面的,畢竟歐洲三大拿了兩個,奧斯卡也得過。
對于他和讓雅克的來訪,蘇聯電影局還算熱情,派了一個官員負責接待。
還請了大導演尼基塔米哈爾科夫和大明星伊琳娜阿爾法羅瓦陪同。
尼基塔在國際影壇名氣不小,多次揚威歐洲三大影展,還拿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歐美稱他是“蘇聯的斯皮爾伯格”。
楊葉曾經在戛納電影節上和此人有過一面之緣。
伊琳娜在蘇聯被封為“俄羅斯女神”,在八十年代的中國名氣也很大,央視經常放她的片子。
夏洛特煩惱大家應該都看過,夏洛的房間里貼了兩張明星海報。
一張貼在墻上,是張國容。一張貼在門上,就是伊琳娜。
夏洛唱樸樹的那些花兒的時候,唱到“那片笑聲讓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兒”,專門給了一個伊琳娜海報的特寫。
這里的字幕,鏡頭,都是刻意設計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