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利用我們的資源和經驗,幫助大陸發展電影產業。
簡單來說,就是投資大陸的文化產業。這和港商、臺商投資大陸的實體產業沒什么區別。
你們可能會認為,現在去大陸,限制太多了,我們等九七之后再去不就行了?
這就是雪中送炭和錦上添花的區別了,等九七再去,黃花菜都涼了。
正是因為內地現在求賢若渴,才會遷就我們,我們則可以趁機把路走寬。
如果等內地自己開放,那就是他說什么就是什么咯。
所以,我才會一再地在電影中啟用大陸演員,還跑到深圳建影視城。”
至此,楊葉這幾年干的那些他們四人看不懂的事,就全都說明白了。
楊葉和他們四人說得這么清楚,是因為楊葉不可能一個人把電影都拍完。
比如《鬼吹燈》系列,楊葉不可能一直拍下去的,他拍完《尋龍訣》,后面就會交給別人來做。
而有能力拍出頂級商業片的,香港暫時就他們四個。
臺灣一個都沒有,大陸的謝晉已經老了,年輕一輩暫時就一個張一謀。
這四個人里面,陳龍和徐刻自不必說,縱橫華語影壇五十年,每個時期都有值得一提的作品拿出來。
陳龍是一招功夫片打通關,徐刻則是諸體皆擅,什么題材都嘗試過,有低谷也有高峰。
洪京寶的巔峰比較短暫,到了九十年代就一蹶不振了。
但是他跟王胖子綁定,熟悉了特效電影的制作流程后,未必不能擔任《鬼吹燈》的導演。
吳宇森屬于大起大落,在香港、好萊塢、中國大陸都拿過票房冠軍,甚至問鼎過全球年冠。
但是撲街的時候,那也是驚天血撲,在好萊塢坑死了米高梅,回中國又坑死了小馬奔騰。
楊葉等于用未來的大陸市場給他們四個畫了一塊大餅。
而他們想要真的分上一塊的話,最好的選擇就是跟著楊葉上車。
這樣一來,大家就因為共同的利益捆綁在一起了。
這四人里面,最熱心的就是陳龍了。
自從白楊公司和內地簽訂協議后,陳龍的電影就開始陸續進入內地市場上映。
由于他的電影詼諧幽默,驚險刺激,老少皆宜,深受內地觀眾的喜愛。
成龍的電影工作室是參與分成的,他的每部電影在內地上映,都會為工作室帶來幾百萬人民幣的收入。
這些錢,白楊公司是按照官方匯率,直接用美元支付給陳龍工作室的。
以如今的匯率來算,陳龍每在內地上映一部電影,都會為他帶來大概一百萬美元的凈利潤,簡直賺翻。
所以,對于楊葉進入內地的決策,陳龍不僅舉雙手贊成,還要舉雙腳贊成。
至于因此而失去的臺灣市場……那是什么?
……
帶著四大導演參觀完攝影棚,并給他們畫了一頓餅之后,楊葉繼續準備籌備《尋龍訣》。
現在主角團已經到齊了,還缺反派團。
《尋龍訣》的反派一號叫應彩虹,虹姐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人物,非常有這個時代的特色。
在原版《尋龍訣》上映的那個年代,年輕的觀眾可能沒什么感覺。
但是,在楊葉如今所處的時空,讓《尋龍訣》在這個年代上映,那沖擊感要強烈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