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國榮感覺自己像在做夢一樣!
他是個澳大利亞人,由于迷戀港片和港樂,自學了一口流利的粵語。
還因為偶像是張國容,就給自己取了個中文名叫河國榮。
幾個月前,張國容去悉尼開演唱會,為了接近偶像,他透過各種門路成為張國榮在澳洲的專用司機。
還借機詢問了一些關于香港電影的事,隨后便毅然來到香港尋夢!
正好《尋龍訣》需要找一個會說中文的鬼佬演員,張國容就向楊葉推薦了河國榮。
于是,他就順利簽約了白楊經紀公司,進入《尋龍訣》劇組,成為三號反派。
這就是命!
入鄉隨俗,河國榮雙手捏著一根香,學著其他人的樣子,虔誠地向二爺拜了拜,在心里默默祈禱:“電影之神啊,請保佑我!”
大家給二爺上完香,楊葉親自揭開攝影機的紅布,笑瞇瞇地說道:“我宣布《鬼吹燈之尋龍訣》,正式開機!”
“開機大吉!”
一陣歡呼之后,楊葉、洪京寶、鐘楚虹三人合力,將一只金黃酥脆的乳豬“從頭斬(賺)到尾”,然后和劇組的員工一起分食。
河國榮分到一小塊,心情有些激動地納入口中。
“嘎吱!嘎吱!”
好美味的豬肉,好美妙的一天啊!
拍《尋龍訣》對楊葉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挑戰。
因為《尋龍訣》是一部3d電影,而3d電影和2d電影的拍法是完全不一樣的。
如果楊葉照搬原版《尋龍訣》的鏡頭來拍,那這部電影就會變得非常平庸!
所以……幾乎所有的鏡頭都要重新設計。
一部3d電影,在電影院看3d模式和在家里看2d模式,給人的感覺完全是兩部電影。
為什么會這樣呢?
因為3d電影最主要的是要接近人的視角,讓觀眾跟角色一起體驗故事里面發生的事情。
觀眾帶上3d眼鏡在電影院看的時候,會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那種沉浸感是拉滿的。
如果回家在電視或者電腦上看,那種沉浸感消失了,觀影體驗就會差一大截。
這就是為什么去電影院看過imax版《阿凡達》的人覺得這就是神作。
而只在電腦上看過的就會覺得,這他媽的也配27億美元票房?比卡神以前的電影差遠了!
在具體的鏡頭運用上,3d電影比較少用橫移運鏡,會盡量讓鏡頭保持一個前進的感覺。
在鏡頭選擇上更多是選擇廣角鏡頭去拍攝,這樣最接近人眼觀看的感覺,從而就會非常立體并且構圖也會豐富。
問題就出在這里,為了保持電影的立體感,攝影師可以選擇的運鏡方式非常有限。
所以,一部電影拍下來,它的鏡頭語言就會非常貧乏。
在非3d模式下,觀感就會很差。
我們知道,電影是一門綜合藝術,人們看電影不單單是看一個故事。
如果只是看故事的話,那你在家看小說不就行了?
還能靠自己的想象力各種腦補,比看電影更爽!
對于一部電影來說,講述故事的方式,更為重要!
頂級的電影團隊,可以把一個普通的故事拍得高潮迭起,看得人心潮澎湃。
比如黑澤明的《七武士》,最后的決戰不過三十多人,卻能拍出千軍萬馬的氣勢。
而某些很差的戰爭電影,出動成千上萬的群演,看著也像小嘍啰斗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