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在海外的數據非常一般,是楊葉職業生涯最低。
《倩女幽魂》能殺入前十,除了檔期安排得巧妙之外,本時空王組賢、張國容的人氣更高,還有片子的特效更好也是原因之一。
《倩女幽魂》在海外的成績十分亮眼,使得張國容成功打入日韓市場。
香港本埠的年度票房前十,楊記一家獨占了六席。
嘉禾靠《一屋兩妻》占得一席,德寶靠著《富貴逼人》占得一席,新藝城靠《監獄風云》占得一席,麥當雄制作公司的《鬼新娘》占得一席。
楊記在香港十占其六其實是小意思,海外成績更加恐怖,公司出品的電影雖然不多,但部部風靡亞洲。
尤其是《終結者2》,全球狂收五億美元,登頂世界年度票房冠軍。
楊葉在北美鏖戰十二年,終于憑借《終結者2》,單片票房首次突億,達到了1.5億美元。
這票房僅次于喜劇片《三個奶爸一個娃》和驚悚片《致命誘惑》,排名北美年度第三。
雖然楊葉版的《終結者2》票房比原版《終結者2》少了五千萬美元,但是被楊葉開拓的中國市場給補回來了。
得益于日元的升值,《終結者2》僅在日本一地,票房就達到了七千萬美元。
歐洲市場少了的票房,又被日韓、南洋市場補回,使得最終票房只比原時空少了兩千萬美元。
1987年是好萊塢的小年,票房冠軍是部喜劇片,喜劇一般只在本土市場屌,出去就不行了。
《三個奶爸一個娃》的全球票房不足2.5億美元,只有《終結者2》的一半。
一部香港電影吊打好萊塢,登頂全球票房冠軍,在北美引起軒然大波,各大新聞媒體都對此進行了連篇累牘的報道。
這種報道,其實進一步推高了《終結者2》在北美的票房成績。
這是免費幫《終結者2》炒作!
原本大家預估《終結者2》在北美的票房能破億就不錯的。
結果,因為北美的媒體的瘋狂炒作,硬生生讓票房升了幾千萬,真是笑死人。
早在六七十年代,就總是有美國人問邵逸夫:“閣下是否要挑戰好萊塢?”
邵逸夫真的被問煩了,他說:“我們有自己的一套,跟好萊塢不一樣,但卻不比好萊塢差。”
楊葉去美國的時候,也有人問過他這個問題,楊葉的回答是:
“在動作片領域,香港才是世界頂級,美國導演拍動作片,也需要向香港借鏡。所以,不存在挑戰!”
整個白楊公司上下都是喜氣洋洋。
亞視的跨年演唱會是每年的王牌節目,每年年底都在紅館如此舉行。
不僅收視率很高,還能靠著賣門票大賺一波。
今年則直接包場,請公司數千名員工及其家屬免費觀看,引發轟動!
楊葉善待員工,一時傳為美談,許多人的夢想,就是能夠進入楊記工作。
而香港其他的電影公司,羨慕之余,則不免有些唏噓!
楊記已經強大到讓他們失去了挑戰的欲望,接下來要考慮的,就是如何生存。
有意思的是,大家的想法居然出奇的一致。
那就是和楊記差異化競爭,主攻喜劇,另外在恐怖、情色等題材上發力。
比如三級片就是一個很好的領域。
只可惜,楊葉和蘇菲瑪索的《情人》上映后,港府忽然發現三級片不得了,所以馬上增加規定,限制了三級片的放映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