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美影業的創始人之一瓊·克勞馥是好萊塢一代巨星,然而米高梅的高層誰都可以睡她。
在幾乎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的電影發展史上,明星的社會地位都要經過三個階段的嬗變。
第一個階段:被侮辱和被損害,人們在欣賞他們精彩演技和出位表演的同時,將他們視為是走投無路的社會盲流和道德有污點的人。
第二個階段:被窺視,電影明星受到追捧的同時變得毫無隱私和自由,私生活被拿在放大鏡下檢視。
第三個階段:被強加以高于社會平均水平的道德標準,動輒口誅筆伐,喊打喊殺。
每一個階段,都是要死人的。
美國大概在五十年代發展到第三階段,那時候麥卡錫主義盛行,動不動就喊打喊殺。
比如喜劇大師卓別林就因為在電影里拿了一面紅旗,就被瘋狂抵制。
美國人憤怒地高吼:決不允許卓別林賺美國的錢,還吃里扒外,你這樣傷害美國,你就滾出美國!
這話看著眼熟,半個世紀后,中國人對演員的態度,正好發展到第三階段。
那個年代的好萊塢非常弱雞,他們的電影可以隨便被審查,隨便勒令刪減,隨便被禁映。
為了過審,好萊塢每天都在想方設法的自我閹割。
但自我閹割不是辦法,想要創作自由,唯有抗爭。
好萊塢戰斗的武器就四個字……政治正確!
他們利用自己強大的影響力,不斷地團結弱勢群體,幫他們發聲,獲得他們的支持。
以此來改變社會對他們的看法,以此來和壓迫他們的資本家做斗爭。
當時美國有一部《海斯法典》,這部法典對電影業有各種各樣的奇葩規定。
比如不能拍攝黑人和白人發生關系的片段,不能拍攝接吻戲(吻面禮除外),不能喝酒(美國當時有禁酒令)……
好萊塢的做法就是,在取得一部分群體的支持下,故意拍攝違規鏡頭,再尋求這些群體的支持,讓電影過審。
這是很危險的,因為很多時候并不會成功,還是會被刪減,甚至會被禁映,損失慘重。
更嚴重一點,還會坐牢,被清洗。或者像卓別林那樣,被驅逐出境。
有那么十幾年的時間,好萊塢衰弱到了極點,很多人干不下去,選擇退休,或者轉行。
但無數人前仆后繼,終于迎來了曙光。
隨著電影分級制度的確立,好萊塢不必要接受任何關于電影的事前審查,迎來了又一個黃金時代。
接下來,好萊塢又用了大約二十年的時間,克服白人至上主義。
這個年代的好萊塢開始出現了全黑人、全華人的電影。
比如1993年的《喜福會》,從導演到主演,全部都是華人。
在此之前,由白人扮演的“種族歧視樣板戲”傅滿洲,一直是美籍華人心中的一片陰影。
這種政治正確一旦形成,就開始發揮威力。
在世紀之交,為3k黨(白人至上主義團體)洗地的經典電影《一個國家的誕生》,被好幾個“20世紀最偉大電影”榜單除名。
好萊塢的各種電影工會一次又一次地發揮作用,讓全行業停擺,同資方討價還價,爭取應得的報酬。
也正是從這個時期開始,好萊塢的工資開始一路上漲,迎來高薪時代。
而最近的一次,發生在2023年,好萊塢的編劇和演員聯合起來,讓整個行業癱瘓了半年,最后大獲全勝!
這就是白佐的奮斗史!
一百多年來,好萊塢的演員、編劇、導演們不停地斗爭,和資本家討價還價,相互妥協。
每一次妥協都是十數年甚至數十年斗爭,有人因此身敗名裂,有人因此獻出生命!
有人覺得白佐幼稚,偽善,圣母,公主病,覺得他們所謂的愛心,十分的廉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