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復興中學。
十五歲的賈靜文背著書包,耳朵里塞著耳機,聽著音樂往校外走去。
她的個子小小的,一雙眼睛卻大大的,炯炯有神。
這個時代整個東亞地區的審美都比較一致。
不要求頭身比,也不在意五官的精致程度。
也不喜歡瓜子臉,圓圓臉大家就覺得很美。
頭發呢,一定要又濃又密,如云似瀑。
對眉眼的要求很高,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就能瞬間俘獲觀眾。
所以趙燕子能夠紅透亞洲,老少通殺。
而長著一雙大眼睛的賈靜文,也擁有屬于她的時代。
這種審美有一個統一的稱呼,叫做“昭和顏”。
其實這種叫法有失偏頗,應該叫“東亞顏”。
那時候中國和韓國的美女也是這種標準啊。
中國就不說了,你看韓國的金喜善也是這種類型的啊。
不過這沒辦法,日本最先發達,最先把這種審美通過自己的文娛產業推而廣之,發揚光大。
自然也就擁有“命名權”了。
賈靜文走出校門,上了公車,找了個位置坐好。
車子要啟動的時候,一個短發女生飛奔著沖了上來,她在車箱內掃了一眼,跑到賈靜文身邊坐下,大口喘氣。
賈靜文看了她一眼,取下耳機說道:“陳月兒,你跑那么快干什么?”
“差點就趕不上了啦。”
“趕不上就等下一班啊!”
“我就是為了追你,才跑這么快的。”
“追我做什么?”
“我今晚去你家住好不好?”
“可以啊,你爸媽呢?”
“出去旅游了,都不帶上我!”
賈靜文嘿嘿一笑,將一只耳機遞給陳月兒,問道:“要不要聽?”
“誰的歌啊?”
“楊董的。”
“他的都是老歌,我都聽膩了。”
“最近不是出了新歌嘛,《惡魔》,《愛的人》,都很好聽啊!”
“擠牙膏一樣,我希望他趕緊出新專輯!”陳月兒吐槽了一句,還是接過耳機塞進自己耳朵里。
不多時,兩人回到賈靜文家中。
“媽,我回來啦!”
“伯母好!”
賈靜文的老媽林莉笑著說道:“月兒來了,快去洗手,準備吃飯。”
沒幾分鐘,賈靜文的弟弟賈鵬禮也回來了,他今年九歲,還在上小學。
一家人吃完飯,就在客廳里看電視。
陳月兒跑到賈靜文家里來,一個主要的目的就是可以在她家看到第四臺。
臺灣的第四臺目前還是非法的,每家電視臺只在小范圍內傳播。
說是電視臺,其實就是個私人作坊,做的也是街坊鄰居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