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彪這幾年人氣下滑得利害。
在日本那邊拍了幾部電影后,慢慢就有些過氣了。
他之前也自組了電影工作室,學陳龍玩命,然而拍了幾部電影,票房卻不理想。
撐了兩年,工作室就倒閉了。
在原時空,元彪主導的電影部部虧損,漸漸過氣,淪落到無戲可怕的地步。
那時候香港電影又忽然暴斃,元彪也就順勢退隱,去加麻大過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生活了。
不過他終究還是喜歡電影,放不下,沒幾年又重返了電影圈。
雖然都是拍些配角,倒也自得其樂。
究其原因,元彪被兩位師兄的光芒所籠罩,始終沒有找到自己的風格,缺乏特色。
元彪年輕的時候是“功夫小子”,他也一直演類似的角色,這種角色一開始還是很受歡迎的。
但后來三十多歲了,還在《六指琴魔》、《新碧血劍》里演功夫小子,自然就接連撲街,混不下去了。
現在楊葉找他演《鬼吹燈》,不出意外的話,算是捧到鐵飯碗了。
不過胡也不是那么好演的,楊葉讓他先去東北農村、還有京城去體驗半年生活。
元彪對楊葉把胡這個角色交給他,是十分感激的。
也知道這個《鬼吹燈》系列規模龐大。
他深感壓力之重,二話沒說,就收拾行李,到興安嶺體驗生活去了。
而張一謀接到《黃皮子墳》后,也非常慎重。
這是一個非常大陸的故事,涉及到知青下鄉,東北民俗之類的東西。
楊葉建議張一謀不要找香港的編劇,去找內地的編劇,因為這些東西,香港人不懂的。
而楊葉本人,雖然是寫出了這本書的作者,他卻對張一謀表示:“我也不懂,這些東西都是陳瞎子告訴我的,我只是整理出來了,怎么還原,得靠你自己。”
楊葉這口鍋甩得好,甚至《黃皮子墳》在《明報》連載的時候,他都沒有署名作者,而只寫了“整理:楊葉”。
……
《明報》早早就打出了廣告,楊葉的新小說要開始連載了。
一周后,《鬼吹燈之黃皮子墳》正式上線《明報》,瞬間就被搶購一空。
許多人搶到報紙,就地看了起來。
《黃皮子墳》以回憶起頭,開篇就寫,“我祖上有卷殘書,叫《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此書共有一十六字尋龍訣語……”
然后就是胡即將前往美國,整理行李的時候,翻到一本舊相冊,勾起了回憶,于是決定把他的經歷講述出來。
而這個故事,就從胡的祖父胡國華吃喝嫖賭,敗盡家財講起。
胡國華混不下去了,不得已之下去找舅舅騙錢。
舅舅聽說他要改邪歸正,就拿了二十塊大洋讓他娶個媳婦,好好過日子。
胡國華欺舅舅老眼昏花,把錢都揮霍了,找了個扎紙人紙馬的匠人,扎了個白紙糊裱的紙女人,打算糊弄他舅舅。
過了幾天,舅舅上門來看新媳婦,胡國華推說媳婦生病了,躺床上不能見客,讓舅舅在門外遠遠看一眼得了。
舅舅卻非要見到他媳婦不可,兩下爭執起來,一個女人掀開門簾,給舅舅行禮。
胡國華心里咯噔一下,哎呦,這不就是我找人糊的紙人嗎?它怎么活了?
第一天的連載,到此結束。
報紙連載,一天也就跟新千字。
這個斷章斷得太他娘的猥瑣了,許多人都看得心癢難搔。
霧草,這個紙人怎么活了?后來怎么樣了啊?迫不及待想看后續。
《鬼吹燈》是用說書的寫法來寫的,到處都是這種吊胃口的東西,拿到報紙上連載,實在是太適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