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工之后,楊葉和邱淑真驅車前往銅鑼灣的避風塘。
所謂避風塘,原本是船只為躲避海上臺風而停靠的風浪較小的港灣,后來也成為水上人家在打漁歸航期間的一個集居地。
六十年代,香港的避風塘不僅有中國漁民,還有來自越南、泰國、菲律賓一帶的漁民。
各地漁民都在船上做飯,互相交流,傳承各自家鄉的美食,形成了后來風味獨特的避風塘美食。
而避風塘也成了粵菜中的異類,因為粵菜一般是不辣的,但避風塘卻以香辣聞名。
隨著香港經濟的迅猛發展,銅鑼灣的避風塘名氣越來越大,成了旅游打卡地,很多人都慕名跑到船上去吃香辣蟹。
楊葉問邱淑真:“你怎么會想到去喜記去宵夜的?”
邱淑真道:“在海風飄拂,槳聲燈影里吃美食,我覺得很有意思啊!”
“是不錯,不過現在吃不到咯。”
“啊,為什么?”
“你不看新聞的嗎?由于水上人家都把廚余垃圾直接倒入大海,造成水體污染,港府兩個月前頒布法令,把那個地方給取締了。”
“啊,那我們去哪里吃?”
“其實還是有得吃的,因為那些漁民上了岸,也得謀生啊!”
楊葉帶著邱淑真七拐八彎,來到一座大橋的橋洞底下,找到一個推著食品車的攤子。
攤子前擺著幾張簡易的桌椅,一個中年男子正在低頭收拾,一個十多歲的小男孩則在一旁幫忙洗碗,是他的兒子。
楊葉喊道:“阿喜!”
那男子轉過頭來,驚喜地道:“爵爺,您來了!”
楊葉拉著邱淑真在小凳子上坐了,笑著說道:“今天沒生意啊?”
“跟以前在船上是沒法比,不過還可以,剛走了兩桌。”
楊葉點點頭,開始點菜。
阿喜手腳麻利,很快端上來招牌香辣蟹、豉椒炒蜆、油鹽水浸泥鯭魚、還有一份艇仔粥。
楊葉雖然身家億萬,卻是市井習氣,喜歡到一些邊邊角角的小攤子上吃東西。
邱淑真說要來喜記吃宵夜,不過是投其所好。
其實她這種小仙女,更喜歡精致一些的地方。
這種大排檔都算不上的地方,她平時才不會來。
楊葉給邱淑真拿了一只大蟹鉗。
“謝謝!”邱淑真大口吃著,忍不住問道:“葉哥哥,你為什么跟那些富豪不太一樣呢?”
“哪些富豪?”
“周家啊、李家啊那些。”邱淑真說的是香港四大家族。
不過港英時期的四大家族和后來不太一樣,現在是周家、李家、何家和利家。
靠地產起家的黃瓜之流,都是后起之秀。
楊葉道:“哪里不一樣?”
“你幾乎不跟他們來往,而且你從來不會看不起人,對路邊小販也很友好,能夠和他們打成一片。比如這種小攤,那些大富豪是絕對不會來吃的。”
“因為我是做娛樂行業的,電影、音樂、游戲這些,都是給普通人消遣的,我如果高高在上,脫離了群眾,怎會知道他們的需求,創作出他們喜歡的作品呢?”
邱淑真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啊!”
“人人生而平等,整天高高在上地裝逼,用鼻孔看人,累不累啊?我不想那樣活著!”
邱淑真聽著這話,不由得咯咯直笑!
“再說了,每個人各有際遇,市井之中,臥虎藏龍,你怎知你今日看不起的,隨意羞辱的一個普通人,未來不會飛黃騰達呢?與人為善,沒什么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