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甚至在節目中祭出大招,他對選手說:“我今年在紅館有十八場演唱會,我想邀請你做我的演唱會嘉賓!”
受到邀請的劉曉慧十分感動,然后就選擇了楊葉。
港媒落井下石,在報紙上打上大大的標題:“林子祥連坐冷板凳,何時能開張?”
還故意跑去采訪林子祥,問他對于搶不到學員這種事,有何感想?
其實這一切都是劇本,事先商量好的套路。
因為盲選的時候,其實是一次性選完的,根本就不存在林子祥一個人都搶不到的情況。
但是節目組在剪輯的時候,故意調換順序,刻意制造了這種現象。
而到了第三集,林子祥就要絕地反擊,連收多名學員了。
林子祥說他今年在紅館有十八場演唱會,其實是楊葉給他出的主意。
這完全是因為原時空“楊三十二郎”的梗十分出圈,所以刻意為林子祥造了個“林十八郎”的梗。
果然,到了第三集的時候,林子祥接連祭出“我今年在紅館有十八場演唱會,我想邀請你擔任我的演唱會嘉賓。”連續收獲多名選手,還搶到了一名四轉選手古巨雞。
經過三集的洗禮,觀眾們還以為每集都會有一位四轉歌手出現呢,結果后面接連兩集都沒有。
大家才知道,四轉歌手不是大白菜,是非常稀有的。
而楊葉每次爭奪四轉歌手都失敗,也成為一個梗,被媒體大肆報道!
有人可能不知道港臺媒體的尿性。
這么說吧,比如說某地死了一個人。
然后臺灣的報紙、電視等各種媒體就會輪番出動,從各種角度,來來回回,翻來覆去地報道這件事。
還要請各種“名嘴”上節目,各種“文人”開專欄,在電視上、報紙上討論來討論去,反反復復,至少折騰三個月。
在這種風氣之下,更別提好聲音還是在故意制造爆點了。
其熱鬧程度,比之后世的“上熱搜”什么的,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而隨著熱度升級,逐步席卷華人世界,好聲音也變成了吸金神器。
節目播出時段的廣告費用一漲再漲,對好聲音進行冠名的“瑞士蓮”曝光率大增,銷量大漲,賺得缽滿盆滿。
亞洲各國、地區的華人電視臺紛紛找到星空衛視,購買節目的復播權。
好聲音節目組更是將“好聲音”們在每一集中演唱的歌曲制作成專輯出售。
不久之后,含有導師合唱的“好聲音系列專輯”第一輯上線,分為純享版和現場版兩種版本。
純享版就是去掉了各種雜音,只保留歌手的演唱部分,現場版就是直接復刻了現場節目的版本。
專輯發售之后,只用了一個月,全亞洲銷量就突破一百萬張。
各地唱片公司眼都紅了,這踏馬一集就賣一百萬張,整個節目下來,銷量是有多恐怖啊?
這也是楊葉等到九十年代才辦好聲音的原因。
九十年代才是唱片業的黃金盛世。
而可以隨意修音、編曲之后,不僅可以營造出一種翻唱勝過原唱的奇特體驗。
甚至可以將節目中的其他雜音全部剝離,制作出只有旋律和歌聲的純享版本。
這樣子,才有了將節目中選手演唱的歌曲錄制成專輯的意義。
如果早幾年辦,選手只能照著原唱的版本唱一唱,唱出來效果又不行,鬼才會買!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