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有力學專家提供理論資料,但最終的一切都需要楊葉控制自己的身體來完成。
由于天氣太冷,使得拍攝難度大大增加,神話劇組一共用了七天時間,才完成這場戲拍攝。
也就是說,一群人在大疊水瀑布中冒著寒冷,一連在水里泡了七天,這種生理上的煎熬,極大地挑戰了大家的忍耐極限。
為了讓這場戲拍得盡善盡美,每次安排楊葉拍攝一個動作之前,都會讓登山運動員和潛水運動員示范一次,然后楊葉再照做。
在確認可以實現之后,楊葉完成了驚險的一跳。
這讓現場的專業人士都極其佩服:“楊先生,您真是太專業,太有膽量了。”
其實他們有點不能理解,像楊葉這樣已經功成名就,身家億萬的人,為什么一點都不惜命,還搞這種極限挑戰。
那是因為,對于楊葉來說,已經很少事能讓他興奮了,況且他對自己的身手很自信,既然這些運動員可以,那他就可以。
對于楊葉劇組的人來說,這個動作雖然驚險,大家也并不是很擔心。
因為這么多年下來,楊葉挑戰極限也不是一兩次了,大家都對他非常有信心,相信他一定可以順利完成每個動作。
最后一個分場,印度,新德里。
印度電影市場非常的奇葩,即使好萊塢最強大的九十年代,也打不進印度市場。
在世界各地都開始普及多廳影院的時候,印度依舊是那種大禮堂式的影院。
直到一零年代,印度才終于開始建設多功能影院。
這是因為印度電力奇缺,而又氣候炎熱,人們就把看電影當成了一個消暑的去處。
在這種情況下,印度電影必須要老少咸宜,而且時長也要盡量地長。
你踏馬九十分鐘一部電影?那爺不看了。
不劃算啊!
為了湊時長,就開始加歌舞。
你還別說,歌舞后來發展成了印度電影的特色,還他娘的挺好看。
在香港電影憑借功夫片向海外輸出之后,印度人也拍起了動作片。
但是他們沒有香港這么牛逼的動作指導,也不像好萊塢那樣花得起錢,怎么辦呢?一個字山寨。
他們選擇原封不動地拷貝香港電影里的動作,陳龍、李聯杰、甄子單都是被山寨的重災區。
一些打斗場景甚至實現了一比一還原,抄得多了之后,也慢慢發展出了自己的特色。
印度動作片的特色也非常符合他們民族的特色,那就是浮夸。
縱觀各國神話,最能吹牛逼的就是印度。
中國埃及羅馬希臘巴比倫北歐瑪雅那些神話全部綁在一起,也吹不過印度。
中國的抗日神劇因為拍的非常浮夸,飽受批評。但你要看了印度的抗中神劇,你就會知道,手撕鬼子算個屁。
在印度一部講述1962年那場戰爭的電影中,印度男主角一人手撕了上千名解放軍,就問你服不服?
當然,除了奇葩的神片,印度也有許多非常經典的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拍的雅俗共賞,又發人深省,非常好看!
楊葉的電影雖然在印度沒什么票房,但是他的錄像帶在印度還是非常流行的。
楊葉在印度擁有不小的知名度,否則也不會允許他在印度的文明古跡取景了。
雖然如此,他們也只能在外圍拍一段,然后內部的話,只能擺幾個造型,拍幾個空鏡,不可能真的在人家的神廟里拍動作戲的,還玩人家的棺材。
神廟里的動作戲都是在深圳的攝影棚里搭景拍的。
之后的一場戲,易川被印度的信徒們追趕,從山上跳下去,被一個美女所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