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葉作為投資人,說兩句不要錢的感謝話,迅速拉近了大家的距離,酒席上的氣氛也就變得非常融洽了。
酒過三巡,鐘局長說起正事,希望楊葉能夠在上海投資電影產業。
楊葉早有此意,說道:“上海是中國最大的城市,上影廠實力雄厚,其實我們早有來上海建設影視基地,建立更多合作的想法。
深圳的光明影視城現在建了廣州街、香港街、澳門街三條街。準備建南京路的時候,被我攔下來了。
因為上海灘是影視劇的熱門題材,光有一條南京路不夠,肯定還要涉及到上海的其他地方。
所以我覺得,如果在別的地方復原南京路的話,不如就建在上海或者周邊,這樣方便很多。
最近我在松江拍戲,我覺得那個日本小鎮的選址非常好,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能夠把影視城建在那里。”
楊葉此言一出,鐘局長大喜。如果能夠促成此事,那就是他的政績啊。
由于經濟發展的需求,舊上海的南京路將無法保持原貌。
但這條路有太多的歷史,太多的故事,上海政府希望能夠在別的地方復制出一條南京路。
這需要很多錢,而且建成之后也需要維護。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建設成一座影視城。
如此一來,不僅南京路得以保存,還可以靠著影視拍攝、旅游等項目帶來經濟效益。
其實就算楊葉不來投資,上海照樣會做這件事。
它們選中的
只不過,這座車墩影視城根本就沒什么卵用,就是個玩具而已。
因為上海在建造車墩影視城的時候,為了省錢,就按照比例進行了微縮。
這個縮小比例是按照立面的的六分之一進行縮小的。
而且,還對南京路上的標志性建筑進行了抽層處理。
什么意思呢?就是說把原來比較高聳的大樓,抽掉一層,這樣建造成本會大幅下降。
比如真實情境下的永安百貨是六層樓,到了車墩影視城里變成了五層樓,矮了一大截。
雖然拍到電影里,不會有心人真的去數一數有幾層樓高,但是那畫面效果,還是可以看出來有沒有歷史的厚重感。
所以,車墩影視城里的南京路的氣勢,明顯達不到基本的真實感的要求。
想要真正領略舊上海的氣勢,可以去看1987年斯皮爾伯格導演的《太陽帝國》以及1993年潘文杰導演,呂良偉主演的《上海皇帝》。
這兩部電影都是采用實景拍攝,留下了后世再也看不到的八十年代上海的原生態的影象景物。
等到1996年,潘文杰帶著劉樺、張國容來上海拍攝《新上海灘》的時候,就申請不到原址拍攝,只能去車墩影視城拍了。
結果《新上海灘》里的街道因為受制于影視基地街道的狹小與布景的簡陋,再也不見了《上海皇帝》的采用實景的質感,導致效果大打折扣。
車墩影視城里的蘇州河是微縮了的,就踏馬是一條小水溝,上面那座著名的外白渡橋就像個玩具一樣。
搞得很多影視作品都不敢拍這座橋,因為太假了。
但是去原址拍也不好搞,因為太現代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