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福布斯雜志1990年的統計,美國最富400人擁有的財富約2725億美元,其中身家超過10億美元的有66人。
船破家族,并不在這400人之列。
而楊葉成立的楊氏私募基金,只有身家超過一億美元的人,才有參投的資格,而且要1000萬美金起投。
雖然楊葉的口氣很大,但還是有不少人前來找他試水。
楊葉就忙起來了,每天除了拍戲,就是跟著他的基金經理約翰·保爾森出席各種高檔場合,和一些富豪進行交流。
約翰·保爾森是未來的“華爾街空神”,在原時空,他曾經利用2008年的美國次貸危機做空樓市,一年狂賺37億美金。
如今的約翰·保爾森還不滿四十歲,在投資界名聲不顯。
但他已經在職場歷練多年之后,練就了出眾的財務分析能力,造就了與眾不同的投資思維。
楊葉選擇約翰·保爾森作為自己的合伙人,自然是看重他的能力。
楊葉不可能每時每刻都去操縱這支基金,平時就交給保爾森管理,他只需要在關鍵時刻出手即可。
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楊葉就募集了近兩億的資金。
他將其中的一部分用來投資股市、樓市、黃金什么的。
一部分資金用來投資一些剛剛創立的網絡公司。
一部分用來投資聯美影業的電影,其中三千萬美元投給了《侏羅紀公園》。
投股市、樓市、黃金是常規操作,給保爾森找事做。
投網絡公司是放長線,釣大魚。
投《侏羅紀公園》是短時間內出奇效。
畢竟楊葉是電影界的奇才,不投電影投什么呢?
楊氏基金不僅僅投聯美影業的電影,其他公司的電影也照樣投。
電影業雖然賺錢,但風險極大,稍有不慎,就會血本無歸。
所以,電影公司一般都是募集資金用來拍電影,自己的錢留著炒股炒樓干別的。
對于楊葉來說,哪部電影賺錢,哪部電影虧錢,他都門清,投這玩意兒真是無往而不利。
更何況他是資深業內人士,電影公司那些坑投資人的臟手段對于他來說根本不管用,分分鐘給你拆穿。
……
由于楊葉不想被騷擾,所以劇組修改計劃,從外景拍攝轉成內景拍攝。
而內景戲最重要的一場打戲,就是電影最后的廁所大戰。
這場戲非常暴力,一會兒t850抓著tx砸來砸去,一會兒tx抓著t850撞來撞去,把整個場景砸了個稀巴爛。
這場戲在電影中只有一分鐘,卻拍了一個多星期。
拍攝的難點主要在于,楊葉和哈莉·貝瑞沒法一起拍攝。
因為楊葉不可能真的抓著哈莉·貝瑞砸來砸去,多少個哈莉·貝瑞也不夠他砸的。
而哈莉·貝瑞也不可能抓著楊葉撞來撞去,楊葉抓著哈莉·貝瑞撞來撞去還差不多。
所以,這時候就要用到模型。
楊葉在綠幕背景下,拿著泡沫軀干,假裝這就是哈莉·貝瑞的身體。
然后將她往墻上砸,而墻面呢?就會以電腦特效的方式來破壞掉。
最后用哈莉·貝瑞的的數字替身,替換掉泡沫軀干。
反過來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