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蕭便用他畢生所學,發明創造了一件滅世神器,叫做“潛龍”。
潛龍可以引動潮汐之力,發動洪水,攻城拔寨。世間大城都是建立在沿海以及大江大河之畔的,說這玩意兒可以“滅世”,并不算夸張。
“潛龍”建成之后,首次試用,摧毀三座小島,眾人歡呼雀躍,梁蕭卻后悔了。
因為潛龍一旦出世,所到之處,一座座城市變成澤國,必將生靈涂炭,人為魚鱉。
但他又舍不得摧毀這件他親手造出來的神器,便和老婆花曉霜一起,帶著潛龍跑路了。
在第三部《靈飛經》中又提到梁蕭避居海外,晚年不詳,因為創出“周流六虛功”,身受天劫,被雷給劈死了。
梁蕭一生充滿矛盾,遇愛不能與之偕老,有親然難以盡孝。
望超然物外卻始終卷入恩怨仇殺之中,才華蓋世卻偏偏鮮能經世致用,聰穎絕倫可又往往意氣用事。
總而言之,擰巴!
究其原因,大概是因為鳳歌不甘心只是模仿金庸,而想著超越,所以干了金庸不敢干的事。
梁蕭滅宋,攻破襄陽,然后反悔,實際上就是照抄郭靖滅花剌子模,攻破撒馬爾罕,然后反悔的劇情。
只不過,郭靖滅的是異國,滅了就滅了,讀者不會覺得有什么不對。
楊過也曾經和忽必烈交好,加入蒙元陣營,還要刺殺郭靖,替父報仇,但最終懸崖勒馬了。
而梁蕭卻是莽了上去,攻破襄陽,把宋朝給滅了。
這踏馬是給中國人看的小說,你把宋朝給滅了,這就涉及一個立場的問題了。
立場問題會影響到后世評價,比如說王猛的成績應該是超越諸葛亮的。
但諸葛大名垂宇宙,王猛卻幾乎查無此人。
這自然是因為諸葛匡扶的是漢室,而王猛輔佐的人卻是異族的苻堅。
楊葉當年弄《昆侖》這本小說只是因為這玩意兒模仿金庸實在太像了,可以快速成名。
后來意識到這本書的后遺癥,所以盡管一直有人想拍攝,都被他拒絕,壓著不讓拍。
至于不讓拍的原因,他從來沒提過,冷處理。
沒想到冷了這么久,又被陳淑芬給提出來了。
楊葉問陳淑芬:“為什么不繼續拍金庸呢?”
“《鹿鼎記》拍完之后,臺里的意見是暫停兩年。現在都是賣給臺灣拍。”
楊葉有點想笑,臺灣那邊拍金庸劇就是瘋狂魔改,瞎肌霸拍,雖然收視率不錯,但每次都被罵得很慘。
陳淑芬的意思很明顯,翻拍容易被罵,因為觀眾都是先入為主的。
讓臺灣的老三臺先給觀眾喂屎,然后亞視再拍的話,就可以大大減少差評率了。
“拍吧!”楊葉猶豫了一陣,終于點頭。
既然這本小說出現在了這個時空,又出自于楊葉之手,那么關于它的爭議,就是不可避免的。
進入網絡時代后,甚至會成為楊葉的黑點,被黑粉拿出來批斗。
但這種批斗,其實并非壞事,因為它可以使得作品的生命力得到延續。
比如后世網絡上的批斗令狐沖,其實是延長了《笑傲江湖》的生命力。
一部出版已經超過五十年的小說,還被人在網上吵得飛起,這種熱度,僅次于四大名著了。
楊葉同意拍攝《昆侖》,讓陳淑芬十分高興。
因為以前別人來提,都被楊葉拒絕。而她剛剛當上臺長,楊葉就同意了,很給面子。
陳淑芬問道:“你對選角,有心目中的人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