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葉走上臺去,老馬捧著獎杯,卻不給楊葉,而是說道:“我能不能問你一個問題?”
“什么問題?”“《功夫》的結局,小男孩和小女孩一起回到童年,背景里出現的各色人物,都是之前在電影里出現過的。所以,這個故事,其實是小男孩的一個夢,對嗎?”
這個問題一出,現場很多人都豎起了耳朵,他們也很想知道答案。
楊葉想了想,說道:“你覺得它是一個夢也可以,不是一個夢也可以。
如果你認為它是一個小男孩的夢,但那個小男孩何嘗不是我自己呢?
從這個角度來說,你可以理解是我做了一個夢,這個夢里的一切……都是真實的!”
楊葉的話模棱兩可,并沒有給出具體答案。
對于他的回答,大家也都在意料之中。
如果一個作品能夠引起許多人不斷討論,不斷解讀,那么就代表這個作品獲得了長久的生命力。
比如說莎翁的《哈姆萊特》,曹翁的《紅樓夢》,只要人類文明不滅,相關的解讀就不會斷絕,成永恒的了。
所以,楊葉只有傻了,才會給出明確的答案。
老馬笑道:“好吧,又多了一種解讀,恭喜你!”
楊葉接過獎杯,舉了一下,然后發表了一番獲獎感言。
他的感言比較簡單,就是感謝了一堆人,就捧著獎杯下臺去了。
之后的最佳導演給了《籠民》的張之亮,評委會大獎給了臺灣電影《無言的山丘》。
而最佳電影,毫無疑問,歸了《功夫》。
第一屆上影節的流量都是楊葉帶起來的,《功夫》的質量也非常牛逼,于情于理,這個獎都非《功夫》莫屬。
其實原時空拿金爵獎的是《無言的山丘》,這部電影講的是日治時代臺灣礦工的血淚史,非常經典。
只不過楊葉帶著《功夫》半路殺出,它就只能退居二線了。
楊葉再一次登上舞臺,這一次還帶上了女主角陳紅。
還有飾演“這么漂亮的一個女人”的寧靜。
還有幾個上海籍的演員徐真、胡哥、唐煙。
這些人都住在上海,楊葉便邀請了他們來參加頒獎典禮。
既然得獎,就一起叫上來了,畢竟最佳電影是大家共同的榮譽。
胡哥和唐煙兩個小朋友也就罷了。陳紅、徐真和寧靜三個成年人都非常激動。
不過楊葉沒有給他們發表獲獎感言的機會,他自己感謝了一下舉辦方,捧著獎杯帶著大家合了個影,就下去了。
中國人辦這種國際活動,向來都是不惜人力,不惜成本,務求盡善盡美。
國家一確定上影節舉辦,上海的大企業寶鋼、上汽等,就紛紛拿錢贊助。
上影節正式開幕之前還有用來熱身的“滬港明星聯歡活動”,香港明星也很給面子應邀前來。
然后就是發動上海各大高校的學生來電影節做志愿者,成本低,效率高,非常好用。
一套組合拳打下來,辦得比楊葉去年參加的威尼斯影展還熱鬧,自然取得了圓滿成功。
電影節閉幕之后,大家回到下榻的銀星假日酒店參加慶功晚宴。
楊葉把參演《功夫》的徐真、寧靜,還有胡哥、唐煙兩個小朋友也帶了去。
一到地方就遇到記者采訪,楊葉讓陳紅帶他們幾個先進去,自己和崔真實一起應付記者。
他倆畢竟是首屆影帝、影后,而且關系匪淺,湊在一起被記者拍照采訪,是應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