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羨慕楊葉左擁右抱,艷福無邊,女人則羨慕那些女明星可以嫁入豪門,富貴無極。
到了九月下旬,《功夫》在香港上映兩個月后正式下畫,票房達到6123萬港幣,刷新票房紀錄,登頂第一。
而《侏羅紀公園》也隨后下畫,票房5800多萬,因為《功夫》的干擾,沒有突破6000萬大關。
票房大戰打到后期,楊葉的粉絲們不愿意楊葉輸給一部西片,紛紛跑到電影院重刷,助他一臂之力,幫他壓制住了大恐龍。
在臺灣市場,兩部大片也是雙雙突破兩億新臺幣大關,由于還沒有下畫,可以再茍一個月。
《功夫》在大陸、新馬、印尼等傳統的華語片地區全線突破,日韓市場也捷報頻傳。
每到一地,都和《侏羅紀公園》打得難分難解。
不過總體而言,在亞洲市場,《功夫》大體還是壓制住了《侏羅紀公園》。
在歐美市場,《功夫》的表示也非常不錯。
楊葉逐年積累的票房號召力不是原時空的周星池能夠比的。
周星池的《功夫》最初在北美上映的時候,首日票房只有88萬美金。
觀眾根本不認識周星池,哥倫比亞甚至要借陳龍來宣傳電影,放出元秋的劇照,說她是jackie的師姐。
好在《功夫》的口碑良好,在哥倫比亞不遺余力地宣傳下,最終票房達到了1700多萬美元。
而在楊葉的超強人氣加持下,這版《功夫》只用一個周末就突破了2000萬美元。
雖然如此,《功夫》在歐美市場的表現還是和《侏羅紀公園》差距很大,票房成績不到后者的三分之一。
不管楊葉有多牛逼,他終究是無法徹底突破膚色、語言和文化的隔閡。
……
有人笑,就有人哭。
《功夫》一騎絕塵的背后,就是無數電影血撲。
就連周星池和杜琪峰聯手打造的《濟公》也未能幸免。
周星池和杜琪峰都喜歡掌控一切,都想往電影中注入自己的意志,最后的結局就是電影十分的擰巴,讓人看得很蛋疼。
在原時空票房就未達預期,本時空在《功夫》和《侏羅紀公園》的雙重壓制之下更慘,本埠票房兩千萬都沒過,堪稱周星池的滑鐵盧。
更慘的是臺灣片商,龍翔影業的王應詳以3000萬的天價購得《濟公》,在臺灣上映之后,遭遇聯合絞殺,票房只有一千萬出頭,虧成了。
至此,和香港電影業積怨已久的臺灣片商,終于爆發了。
1993年前后,由于電影賺錢太容易,香港電影人空前膨脹,吃定了臺灣片商人傻錢多,對其各種坑蒙拐騙。
明星片酬不斷暴漲,制作水平卻一路走低。
粗制濫造、類型單一、盲目跟風、成本虛高,導致票房撲街,片商損失慘重。
這也就罷了,愿賭服輸,但很多香港制片人賣片花拿了臺灣片商的錢,卻交不出貨。
迄今為止,一共有250部港片沒有如期交貨。
這他媽就是坑蒙拐騙,當臺灣片商是凱子。
是可忍孰不可忍,憤怒之下,臺灣八大片商聯合起來,一起來到香港,誓要討個說法。
這就是導致香港電影急轉直下的“八大片商逼宮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