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楊葉一直等到八大片商和香港電影業談判破裂,開始抵制港片,才站出來收拾殘局。
因為只有這樣,這些老板們才會聽他講話。
其實抵制港片,他們也很難受,他們都是有院線要經營的。
電影院開著門,就要放電影。
空著的話,一天的房租水電人工……得損失多少錢?
原時空八大片商和香港杠上了,整整半年不引進港片,只用老片子湊數,硬生生耗死了一大堆香港電影公司,但自己也損失慘重。
現在已經硬耗了兩個多月,表面上雖然硬氣,但是心里苦。
楊葉喝了口茶,才慢條斯理地說道:“首先,賣片花這種事,一定要慎之又慎。
電影不是房地產,片花不是樓花,房子是剛需,而電影只是個消費品,變數太大。
不管什么阿貓阿狗,隨便拿兩個明星的合約,拍什么都不知道,諸位就敢給錢。
不得不說,諸位是真的很勇敢!萬一人家是騙子呢?
諸位畢竟是臺灣人,不是香港本土的地頭蛇。
人家擺明了騙你,你又能怎樣?”
一句話說得大家面紅耳赤,有人心中不爽,心想,你在教我做事?
但現在這個局面,楊葉又沒有說錯,確實有很多人上當受騙。
有些香港佬開個皮包公司,找臺商騙了錢就不認賬了。
臺商又能怎樣?去香港找他打官司?
這有個卵用,就算你打贏了,人家大不了把皮包公司賠給你。
在七、八十年代,香港電影都是大公司控制的。
這些公司黑白兩道都有很多關系,誰想坑他們,那是自尋死路。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港片的興旺發達,一定程度上離不開社團的控制。
但是自從1991年港府掃蕩社團之后,社團對電影業的控制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港片的資金來源也從大公司和社團轉變成了臺灣片商。
八大片商在香港沒有根基,香港電影人不坑他們才怪。
而且,這句話別人或許說不合適,但楊葉y浸電影業二十年,無往不利,所向披靡,早已成為影壇霸主,他還真有資格說這句話。
雖然不好聽,大家也只能受著。
但這句話,說了等于沒說。臺商們現在連拍好的港片都不買了,遑論買什么片花。
楊葉也不管這些人聽不聽得進去,繼續說道:“在好萊塢,電影制度分工精細,人人各司其職。
一部電影從立項到上映,往往要兩三年的時間,甚至更長。
整個過程中,劇本、美術、拍攝、剪輯、后期、宣傳、上映,每一個環節都會得到嚴格的控制。
為什么這么做?因為電影雖然是一門藝術,卻帶有工業的屬性,嚴格來說,它是一個工藝品。
所以,很適合用工業的流程來對其進行控制。
我們楊記的電影為什么無往不利,就是因為我們比較慎重。
我們每年拍多少部戲,都是有計劃的。
每部戲用什么人,投多少錢,都是經過論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