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原時空的徐刻曾經迷茫過很長一段時間。
他覺得好萊塢的特效太牛逼,追不上,就反其道而行之,拍出了《斷刀客》,但是觀眾不買賬,票房慘敗。
后來更是干啥啥不行,拍啥啥血撲。
而現在么,因為楊葉的原故,讓他看到了特效大成的《功夫》。
在其他人喊著武俠片已經被楊葉終結的時候,他卻立馬就知道了,前方還有路。
所以他馬上找到楊葉,要重拍蜀山。
然而楊葉卻覺得,蜀山實在太難拍了。
《蜀山劍俠傳》在后世被稱為仙俠鼻祖,這話雖然沒錯,但實際上沒多少人看過這本小說,就算有心找來看,也多半看不下去。
因為整部小說平鋪直敘,沒有任何起伏,極其平淡,十分難看,和《封神演義》一樣,只能當個設定集用。
封神好歹還有個打不過,就搖人的橋段,蜀山連這都沒有。
徐刻的兩部《蜀山傳》都是因為劇情太過散亂而慘敗,楊葉也不知道怎么幫他圓。
本質上楊葉只是個抄襲狗,他最多只能基于原作不合理的地方,稍微做一些合理的修改。
因為一個作品上映之后,會受到無數的評論,它存在的問題就會暴露出來,楊葉只需要針對性地改進就行了。
比如說他曾經幫助金庸修改過小說,那都是基于原作不合理的地方,后世網友提出的意見,總結而來的。
而徐刻的《蜀山傳》,坑太大了,劇情太散了,楊葉也不知道要怎么幫著填。
有人會說,你不是有神威嗎?
指望電腦搞藝術創作?想什么呢?
楊葉對徐刻說道:“你的想法太過于天馬行空,拍電影的時候,經常想一出是一出,不斷修改劇本,修改設定。
這樣可能會因為靈光乍現,弄出神來之筆,但往往會把劇情弄得很散。
但如果你想制作出好萊塢那種高概念電影,從前那套就必須放棄。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這類制作的過程中,特效團隊和拍攝團隊是必須一起工作的,不可能說我先拍好了,再做特效,那完了。
拍之前就要確定好怎么弄,然后根據設定好的效果來拍,拍好了就不能輕易更改了,一改,至少是上百萬的費用,誰來承當?
總而言之,你越要拍出蜀山那種逍遙天地的感覺,制作的時候就越要嚴謹。
要有理科生干工業的精神,而不是文科生做藝術的心態!”
徐刻自己有一家新視覺特效工作室,除了拍自己的電影,也會承接紫氣公司外包的活,他何嘗不明白這些。
楊葉肯砸錢給徐刻玩特效,徐刻也沒啥說的了。
楊葉說蜀山可以拍,但需要弄出可行的方案來,也沒有說錯。
要不然幾千萬上億的資金砸下去,虧了算誰的?
徐刻也是個知道妥協的人,明白拍《中華英雄》是拍《蜀山傳》的前提。
便接受了楊葉的建議,退而求其次,先搞個小的試試水。
《中華英雄》、《風云》都屬于高武,就戰力而言,是玄幻的入門級。
先搞這個,循序漸進,也沒毛病。
香港影壇并非都是短視之輩,他們也知道cg特效的重要性,于是在1998年拍出了《風云雄霸天下》。
《風云》問鼎票房冠軍,又乘勝追擊,拍了《中華英雄》。
可惜遇到東南亞金融危機,香港房地產崩盤,樓市一瀉千里。
鄒文懷一直的玩法就是拿電影賺錢的錢去投資房地產,這一波下來,打拼一輩子的財富折了大半。
連累《中華英雄》也投資不足,電影里的美國場景,其實是在上海車墩影視城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