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并不是什么新奇的辦法,臺灣那邊的老三臺早在八十年代的開始搞制播分離了。
香港一直不搞,是因為就這點地方,沒什么必要。
而且不搞的話,還容易控制藝人。
無線那邊,藝人和電視臺都是一體的。
亞視開放一點,藝人另外簽一個經紀公司,要拍劇的時候從經濟公司請人,電視臺本身并不能控制藝人。
但和無線那邊的區別也并不是很大,藝人不過換一家公司控制罷了。
后來星空衛視成立之后,除了自己搞綜藝節目,電視劇都是直接放亞視的,將廣東話重新配音成普通話,完事。
現在的制播分離改革,就是更進一步,拿掉亞視拍電視劇的業務,另外成立一家電視制作公司。
自此,電視臺、藝人經紀公司、電視制作公司分割成三塊。
雖然隸屬于同一家集團公司,卻彼此獨立。
電視制作公司的性質類似于電影公司,都從藝人經紀公司請人。
楊葉闡述了這么干的目的:
“受到特效大片的沖擊,電影投資人變得謹慎,東南亞各國的電影政策縮緊等因素,港片的黃金十年已經過去,將會在幾年之內會大幅減產。
與此同時,整個亞洲都將迎來電視行業的崛起,所以我們必須做出戰略調整。
將我們掌握的藝人資源轉往電視領域,以后集團將減少電影的拍攝,而加大電視劇的投入。
新的電視制作公司并非只服務亞視和星空兩家電視臺,它是獨立的,制作的劇集將賣給所有電視臺。
星空和亞視想要播放權,將和其他電視臺一樣,需要競標!”
很明顯,楊葉要搞的制播分離,和臺灣老三臺不太一樣。
老三臺雖然在八十年代就搞了制播分離,但他們制作公司和電視臺是一對一的。
比如中視,它家的節目都是一家叫做翰欣影視制作公司制作的。
這樣其實是脫褲子放屁,本質上沒有區別。
但楊葉搞出來的電視制作公司,和電視臺是完全獨立的,它只對總部負責。
老子制作的節目可以不賣給你,而如果他們制作的節目太爛的話,電視臺也可以拒買。
亞視的臺長陳淑芬問道:“那如果無線要買呢?”
楊葉道:“只要它肯出錢,一視同仁。”
在楊葉的規劃下,亞視和星空衛視將成為兩個平臺,亞視主要服務粵語區,星空衛視面向整個亞太地區。
白楊電影公司、電視公司都是電視臺的服務商,為電視臺提供節目內容。
而且他們只是最大的兩家,亞視和星空同時也接受其他影視公司制作的節目。
簡而言之,亞視和星空就相當于千禧年之后的視頻網站,或者說,他們是視頻網站的前身。
等到十年后,到了視頻網站的時代,這些年積累下來的內容就會轉移過去。
楊葉之前大肆收購新藝城,邵氏等公司的電影版權,說是為了vcd業務,但只是用來過渡。
最終,這些都會成為視頻網站的內容。
這家視頻網站一開出來,就會因為擁有海量的版權,瞬間成為一個巨無霸,任何人都無法撼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