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葉看完了胡金銓剪出來的毛片,沉默了得有五分鐘,才嘆了口氣,說道:
“老胡,你這部電影,有點不正確啊。發行的話,要面臨很大的壓力。”
照理來說,拍“華工血淚史”這個題目,肯定是要拍華人在北美被白人種族歧視,虐待、甚至屠殺,博取觀眾的同情。
但胡金銓拍出來的電影,事是這么個事,卻用極其冷靜的鏡頭,把“石泉城大屠殺”的始末全給講清楚了。
看完電影的感覺,那些愛爾蘭暴徒固然可恨,但華工……似乎并不是那么無辜。
原本,在石泉城礦場的愛爾蘭礦工,每天工資是兩美元。
華人來到之后,為了進礦場工作,就開始卷,他們只要一美元一天,還可以加班。
你愛爾蘭人一天干八個小時,周末還要休息
我華人一天干十個小時,三十天無休。
這么好的牛馬,哪個資本家不喜歡呢
于是大量招收華工,于是愛爾蘭人面臨失業的困境。
愛爾蘭人怒火中燒,在石泉城的報紙上大罵華工,并限期讓他們給個說法。
但華工不予理睬,一來他們不懂英語,二來他們幾乎不會買報紙來讀,三來就算知道,他們也不在意。
因為他們篤信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出來打工,只要能賺到錢就行了。
于是最終釀成了慘烈的屠殺!
在這部電影里,美國政府居然是正義的一方。
最終是美國總統下令,派出陸軍,幫助華工撤退的。
……
讀美國歷史的時候,有一個讓人很費解的問題。
為什么華工是資本家陣營
在美國幾乎所有的工人暴動里面,華工都是反對派。
而工人暴動的首要目標竟然不是資本家,而是華工。
而胡金銓的這部電影,似乎……從某個角度給出了答案。
作為一名中國人,楊葉看了這么多同胞被屠殺,本應該義憤填膺才對。
但是,他卻有點同情不起來。
為什么要這么卷呢
別人一天工資兩塊,你只要一塊。
別人一天干八小時,你干十小時。
能不遭人恨嗎
這也就罷了。
別人罷工,向資本家爭取權益,你作為工人階級,不一起也就算了,還要跟資本家站一邊。
給口飯吃就感恩戴德,真是做牛馬上癮了,你是人啊!
不過胡金銓也在電影中表明了華工為什么這么卷。
因為在清朝,人們連生存都是問題。
光緒年間,上海的男普工一個月工作三十天,可以賺到9銀元(光緒元寶)。
而他們到了美國,輕而易舉就可以賺到35美元。
當時的匯率是1美元等于1.8銀元。
等于說美國華工的工資是清朝的七倍,而且是和工資最高的上海相比。
相比1885年,地獄一樣的清朝,華工在美國拼命工作的行為倒也可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