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楊葉打算把話題引到《黑衣人》上去的時候,現場忽然有記者詢問:《頭條日報》的免費策略,還要繼續到什么時候
楊葉奇怪地道:“《頭條日報》是永久免費,在創刊的時候就說明了呀。”
香港報業真的要快被楊葉逼瘋了。
《頭條日報》上線半年多,發行量不斷上漲,已經突破六十萬份,成為香港發行量最大的報紙。
然而它不僅沒盈利,還虧掉了五個億。
與此同時,則是香港各大報紙的發行量一路狂跌。
《東方日報》從45萬份降到30萬份,《成報》從18.7萬份降到14萬份。
《天天日報》、《新報》分別從17.4萬、12.8萬降至11萬份。
楊葉掌握的《明報》,也降到了12萬份。
楊葉連自己人都打,別人能怎么辦呢
香港報界經常用“一雞死,一雞鳴”來形容報紙生生滅滅的頻繁,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
《頭條日報》的崛起,伴隨的是許多報紙的滅亡。
出版已達27年之久的娛樂性報紙《電視日報》,及《香港聯合報》、《華南經濟新聞》和幾份刊物,不堪重負,很快就關門大吉了。
已經有33年歷史的《快報》,則宣布休刊。
而《東方日報》這些大報雖然還活著,但為了生存,開始大搞促銷,促銷不起效果,又搞起了減價。
《東方日報》、《天天日報》都改統售價每份5元為2元,《新報》火上加油,售價降至1元。
當然,受到影響的只有中文報紙,香港發行量最大的英文報紙《南華早報》從6元漲到了7元,反而還漲價了。
中文報紙的降價策略根本無用,因為你就算只賣一毛,那也是要錢的,怎么也打不過《頭條日報》免費。
《頭條日報》還搞廣告優惠活動,搶走大量廣告用戶。
減價一開始,7家上市的報業集團股價便應聲急挫,平均下跌幅度曾達10%以上。
《頭條日報》的打法太過操蛋了,它壓根就不賺錢。公開宣布先“燒光十個億”。
如果還不夠,那就“再燒十個億”!
一時之間,香港各大報紙對楊葉可謂是恨之入骨。
怪不得前段時間會瘋狂炒作楊葉跟陳龍不和,兩人要分道揚鑣什么的。
對于楊葉來說,這種“跑馬圈地”的搞法,在后世再常見不過了。
后世許多行業的都是這么玩的,先瘋狂地砸錢補貼用戶,把競爭對手全擠死,然后再從容地收割。
面對現場記者的責難,楊葉從容地道:“一個新的事物出現,最好的選擇是加入,最起碼也要適應。
免費報紙是大勢所趨,并非我楊某人有錢燒得慌,或者故意跟大家過不去,在座的有些其實也辦了免費報紙。
據我所知,《文匯報》、《星島日報》、《南華日報》這些報紙都上了網絡,推出了電子版,是可以免費觀看的。
只不過,現在夠條件上網的人只是少數,諸位推出電子版的時效性也不夠快。
但隨著網絡的普及,技術的進步,人們在網上免費看新聞,會成為常態。
我建議大家不要盯著《頭條日報》,網絡才是諸位同行要面臨的大敵啊!”
楊葉一通忽悠,把話題轉移到網絡上去了。
也不等記者們反應過來,立刻宣布拜神,上香,斬豬頭,開機!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