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衣人》的特點,是把嚴肅的科幻題材拉回輕松的日常。
雖然是部科幻片,但電影里的劇情都是基于現實的。
外星人和地球人的沖突,你可以代入原住民和移民的沖突。
像香港、紐約這種國際化大都市,每年都有無數人前來尋夢。
原住民和移民之間,自然不可能一團和氣,必然有各種矛盾沖突。
原住民對移民常常是各種看不順眼,趾高氣昂,冷嘲熱諷,也就是所謂的地域歧視。
地域歧視的本質是社會發展不均衡,發達地區的人屬于先上車的,他們巴不得把車門焊死,以防止后來者搶走他們的飯碗和福利。
搞地域歧視的,往往是在城市里混得不怎么樣的底層小市民。
他們本身沒什么能力,卻有一種莫名的優越感。
他們靠著投胎得到了還湊合的待遇,自然害怕新移民會搶走他們的福利,所以就會搞歧視,想用這種方法把別人擠走。
至于富人,他們平等地歧視每一個窮人,管你是城市的底層,亦或是鄉下的農民。
比如撕蔥就說過“都9012年了還有沒有出過國的沙雕”。
在《黑衣人》中,外星人來了地球也要辦理入境手續,必須好好工作,才能拿到身份證。
中二機構ib則是移民管理局,一派“官僚機構”作風,門衛大爺永遠淡定看報,所有探員都是加班社畜,儼然是一部日常職人劇。
與此同時,《黑衣人》又是經典科幻設定大狂歡。
蝴蝶效應、時間旅行、外星人、第一次接觸、星際戰爭、異形大橘貓……網羅一切幻想,集合一切刻板中二印象,又全部推翻。
外星人題材是三流都市傳說不,很嚴肅,地球上有專人管理。
ib這樣的機構很酷也不,探員們都是普通公務員,為抓非法移民焦頭爛額,日常遭人白眼。
這樣的解構使得觀眾的觀影體驗變得非常輕松。
又因為是陳龍主演,所以諧趣風格是少不了的。
楊葉又用《et外星人》賣了一波情懷。
等于說是在保持陳龍風格的基礎上,做了一些加法,整體觀看還是不錯的。
在視覺上,加入了千奇百怪的外星人和炫酷武器。
ib的武器很酷,清一色銀色流線型全金屬外殼,略帶蒸汽朋克復古風,大到霰彈槍大小的量子炮,小到一根記憶棒。
著名道具“記憶棒”是個悲傷的武器,既對別人使用,也對自己使用。
它無數次現場救急,抹掉目擊者記憶,隱藏外星人的存在,但是,當一位黑衣人退役,他也要把記憶棒對準自己。
外星人的設定更是多種多樣。
老紳士毯子一掀,里面是外星人舉著人類腦袋。
套著人皮的蟑螂外星人,藏在大腦里的外星王子,茶水間的外星人社畜,藏在郵局里自動分揀信件的多手外星人……每種都過目不忘。
最后就是去人類中心化,格局打開。
電影里有一段著名的臺詞:“1000年前,人們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500年前,人們認為地球是平。
15分鐘前,你認為地球上只有人類。
我們習以為常的真理,不一定是對的。”